今日评 | 松弛假期涌动澎湃活力

南方评论
+订阅

——国庆观察②

文 | 刘艳辉

去热门文博场馆来一场沉浸式参观,到小众景点悠闲叹一杯手冲咖啡,于绿美山川中完成一趟徒步之旅……这个假期,不少人怀着满满的“松弛感”,开启了兼具烟火气和文艺范的“度假模式”。

在快节奏的当下,“松弛感”成为稀缺品。此次国庆、中秋叠加带来的8天长假,为人们放松身心创造了基本前提。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预计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3.6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中长距离出行备受青睐。不再执着于特种兵式“打卡”,放慢脚步开启个性化“旅居”,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回想起新冠疫情后的“报复性旅游”,到如今的“松弛过节”,这一悄然转变证明了公众出行心态的成熟,也折射出社会服务体系应对大规模人员流动的能力跃升。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撑起这份“松弛感”的关键。从市场供给来看,各地以深化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了一批“文旅+”“体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人们的假日节目单,有效激活了消费新潜能。例如,为欢迎海内外游客到广东,全省文旅系统精心组织了近3000场“迎国庆、庆中秋”系列文旅活动,既有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大湾区当代艺术展等文化盛宴,也有“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电影去旅行”的奇妙体验,还有以迎接十五运会为契机开展的精彩群众体育赛事。在“人从众”景点之外,让更多“宝藏”小城、传统村落、冷门展馆被看见,让公众多元旅游休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假期的“松弛感”也就有了更多落地场景。

打开社交平台,关于“没苦不吃”“没福硬享”的段子正成为年轻人的“嘴替”,传递出让假期更“悦已”、更个性的普遍心声。幽默表达的背后,也是公众出行从“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更高期待。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份不慌不忙的松弛,根植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是当下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鲜活表达,更是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双重提升的有力佐证。

作为下半年重要的消费节点,这个黄金假期活力奔涌,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广阔前景。从火热的消费场景,到精彩的文旅活动,再到贴心的惠民服务……“长假效应”之下的繁荣图景将为“向上中国”注入澎湃动力,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更多期待。

编辑 胡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