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广东省高素质农民花木盆景人才培育学员汇报展暨花都区2025年“羊城工匠杯”岭南盆景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岭南盆景之乡——广州市花都区瑞岭村举行,实现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活动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以及花都区委、区政府各部门支持下,由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花都区总工会、花都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花都区赤坭镇人民政府、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农广校)、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瑞岭村村民委员会承办。
据了解,近年来,花都区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紧抓高素质农民培育,依托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聚焦盆景花木等特色产业优势,集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广东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与产业动力。
以赛促学亮绝活,振兴舞台竞风流
金秋九月,匠心涌动。竞赛决赛现场共吸引了来自岭南地区40名专业选手参与,其中不乏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花木盆景人才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们,赛中乡村工匠们同台竞技、摩拳擦掌,在方寸盆钵间展开了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巅峰对决,一盆盆生动的盆景作品在盆景大师的指尖流转而生。
最终,经过激烈角逐,赛事共评选出个人奖项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胜奖10名,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花木盆景人才专题)培训班朱广杨、姚伟峰荣获一等奖,姚剑威荣获二等奖。这场竞赛不仅是非遗技艺“瑞岭盆景”的活态传承,更是花都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多年来成效的集中检阅。在技能竞赛后,广东省高素质农民花木盆景人才培育学员汇报展如期启动,展览将持续到11月份,为岭南盆景品牌推广与文化传播搭建重要平台。
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花木盆景人才专题)培养班朱广杨、姚伟峰荣获一等奖”
广东省高素质农民花木盆景人才培育学员汇报展启动仪式现场
岭南盆景劳动和技能竞赛决赛现场。
广东省高素质农民花木盆景人才培育学员汇报展一角。
育才沃土结硕果,产业升级有支撑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2024年10月,花都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试点启动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由区分管副区长挂帅,12个区直部门及镇街协同联动,坚持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创新构建“五链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开设花卉盆景、乡村运营、休闲农业与民宿三大专题班,推行“点单式”教学,通过理论学习、跨省研学、实操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学与用”的闭环,促进学员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全力打造新农人引领产业振兴的“花都模式”。
花木盆景人才专题班于2024年12月开班,2025年9月结业,共有30余名学员完成培训。目前,花木盆景人才专题班的学员已成为盆景产业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入选广东省100名“乡土网红”,8人获得广东省“乡土专家”称号。学员刘桂秋参与的盆景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新型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朱意琴撰写的《小盆景“蝶变”超10亿元富民产业》获评广东省人大履职优秀案例,相关经验获“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近20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广州市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花木盆景人才专题)培训班顶岗实习启动仪式。
广州市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花木盆景人才专题)培训班开展跟踪指导服务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