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让它成为中国第三|邑商面对面⑧

南方+

在中国,每出口5辆摩托车就有1辆来自江门。江门摩托为什么这么牛?本期邑商面对面,专访全国摩托车出口量第三、总销量第四的龙头企业——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听总经理谢升分享跳出“内卷式”竞争,保持年增长30%以上的秘诀。

南方+:22年前,大冶摩托为什么选择江门?

谢升:我们在1998年开始生产摩托车发动机,到2003年正式注册“大冶”,开始生产摩托车整车。我们走遍珠三角,发现江门提出了一个口号,要以摩托车行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也给摩托车产业很多政策优惠。那时候我们就坚定了落户江门的想法。

我们一开始生产的是通用车豪江摩托。当时中国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还是以代步为主,讲究的是最好的性价比。我们就用成本低,质量好、耐用来突破市场,第二年就做到了年产10多万台。那时也算是异军突起,让很多人刮目相看,但对比老牌摩托车企业来说差距还很大。

南方+:为什么在成立三年之后,大冶就考虑出海这件事情?

谢升:想“两条腿走路”,当时参加广交会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刚好有一名埃及展商也想试一试做摩托车生意,就进了少量摩托车,成为我们第一个海外客户。三年后,他就做到了1年卖10万的体量。

之后,大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加大布局,从埃及、伊朗再到叙利亚、黎巴嫩,周转之后再到西班牙、意大利等。目前,大冶摩托的产品已经销往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当初每年出口一两千辆摩托车,到现在每年出口几十万辆。

南方+:如果说2006年出海是大冶发展历程的重要一步,那第二步是什么?

谢升:当时我们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都很不错,在逐步增量,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品牌知名度,跟别人都是同质化的产品。那时候流传一个笑话:你到一个摩托车市场上去,把商标盖住,你都不知道哪辆是谁家的摩托车。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走、扩大产能产量的话,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降价,打价格战。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因为降价终究会遇到瓶颈,是会有终点的。

所以我们从2007年开始制定一个战略,要走自主研发的路,做有核心竞争力、有差异化的产品来竞争市场。具体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腾笼换鸟,从高校招聘应届大学生,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到2011年我们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200人都在做研发。第二步是设备的更新迭代,每年投入过亿元引进设备,生产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第三步就是设计并生产出高技术含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一开始,我们研发出来的还是小排量摩托车,跟国内市面上的没什么不同。到2016年,我们生产出第一辆自主研发的250排量摩托车,里面有我们大量的专利。但是因为缺乏经验,这款摩托车并没有达到一开始的设计预期。

到了2018年,我们上市了310cc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排量摩托车。当时在市场亮相有了不错反响,我们感觉到自己的经验越来越足,产品也更有竞争力了。

南方+:实现了大排量的突破后,大冶自主研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谢升:当时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短板,只能做单缸车,大部分进口车都是双缸为主。2019年我们开始考虑下一步要做双缸、四缸还是三缸车。三缸车难度很大,在中国还是空白,我们下决心挑战最高难度。如果我们成功了,就可以绕开国内的“内卷式”竞争,跟国外的产品去较量。

从2019年开始,我们经历了5年多时间,投入了大量实验人员和设备采的成本,终于在2024年9月上市了我们梦想中的三缸车。产品一上市,不光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得到了关注,很多人不相信中国人能自己做出三缸摩托车。

三缸摩托车的出现对大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证明我们这么多年的人才积累和设备更新终于得到了价值兑现,整个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现在已经拥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占比将近20%,跟当年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今年我们上市的368G踏板摩托车,上市1个小时就卖了3000多辆,创造了大冶新的历史。我们的产品终于真正走进了国际市场,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有我们的专卖店,升仕(大冶自主品牌)产品常常一车难求,在东南亚市场也得到了很大认可。

南方+:禁摩令之后,中国的摩托车通用车市场一直在下滑,年销量与高峰时期相比腰斩,大冶为什么能够逆势增长?

谢升:说实话我们也是歪打正着,没想到禁摩令和电动自行车的崛起,对摩托车冲击这么大。很多摩托车企业转型或者被淘汰,幸好我们比较早看到了“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靠海外市场的份额挺了过来。未来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摩托车爱好者基本都是朝着玩乐车型发展,所以大冶专注于研发大排量摩托车是对的,我们正在通过技术研发,用新的产品来取代同质化的通用车产品。

南方+:现在站上了世界舞台,要跟很多百年车企竞争,大冶还缺什么?

谢升:我们缺的是时间。我们的目标是做全世界最好的摩托车,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摩托车。现在我们有了20年的技术沉淀,要把最先进的设计工程师和最先进的装备结合起来,做出最好的摩托车,需要的只是时间上的沉淀。我判断,未来不会用很长时间,少则5年,多则10年,我们一定会站到世界的巅峰。

很多人惊讶于,大冶本来就有多个生产基地,为什么去年在江海追加投资50亿元建厂,今年又投资30亿元在鹤山建厂。其实产量产值的增长只是意外收获,我们都是以每年出多少新品、多少技术革新项目能够上市作为目标。

突然猛涨的市场订单给了我们一些意外惊喜,但其实也是过去20年由量变到质变、坚持长期主义的意料之中。最近三年,大冶的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最高到50%。等两个新的生产基地建成达产,我们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相信很快就会成为百亿级企业。

南方+:江门是全国三大摩托车产业基地之一,很多人觉得这个产业已经走向没落,你怎么看?

谢升: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摩托车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出行工具,是介于汽车、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之间的补工具。我反而认为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它涉及很多制造领域,当我们的摩托车能够做到世界领先的时候,我们的技术同样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我们也在等摩托车的“第二春”,随着城市治理的发展,摩托车的便利性会再次体现出来。

采写/出镜:南方+记者 李霭莹

摄影/摄像:熊毅

封面设计:瑞香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