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史“动”起来,越秀红色短剧燃动信仰

南方+

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儿诗篇、一段白色恐怖中的无声暗战……9月29日下午,由越秀区委组织部、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越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越秀区文化馆承办的“星火照前路 奋进践初心”越秀区红色短剧展演在越秀区文化馆精彩上演。

三部扎根越秀历史的红色剧目《先锋少年》《哭子复》《虹》依次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堂融合了戏剧艺术与党性教育的“艺术党课”。区内党员干部、中小学校及新青年宣讲员代表沉浸于剧情之中,随着剧情推进时而热血澎湃、时而潸然泪下,在艺术的共鸣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

一幕一镜动人心,红色党课“燃”起来

展演以话剧《先锋少年》拉开帷幕。该剧再现了邓金娣、罗志群等少年英雄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国重任,最终在天字码头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将观众带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感受先锋少年们用生命点燃革命星火的壮烈情怀。

紧接着上演的短剧《哭子复》,则演绎了陈树人与陈复父子之间超越血脉亲情的信仰对话,剧中陈树人悲愤写下《哭子复》诗8首,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一位党员代表动情地表示:“那句‘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让我感动万分。这种充满人性光辉和情感张力的故事,让我对那段历史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短剧《虹》则以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为背景,再现了周恩来、黄锦辉等革命家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峥嵘岁月。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将革命先辈机智周旋、誓死守护党的秘密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

最后,全体观众共唱一首《歌唱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最深沉、最真挚的爱。整场展演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音效灯光和演员投入的表演,成功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演体验。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被引入剧情之中的体验者,在与英雄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深切感受他们的信仰之坚。 

精品力作铸忠魂,信仰传承“动”起来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红色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把红色文艺精品创作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积极引导和支持文艺院团、文化机构深耕本土红色题材,推动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红色剧目脱颖而出。本次展演剧目中,不乏越秀区深耕红色题材打造出的文艺精品。

“这样的红色短剧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历史,生动感人,为我们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冯碧燕副校长表示,“我们将积极学习这种创新形式,把红色剧目引进校园,结合主题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戏剧排演等,让红色故事成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校园里焕发新的活力。”

“这些剧目不仅是文艺作品,更是党员干部淬炼党性、滋养初心的生动教材。”越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越秀区围绕‘越学·育秀’党员教育品牌,积极利用区街党校、红色史迹、微型博物馆等现场教学点打造成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将“行走中的红色党课”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班的必学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打造‘越秀红讲台’党员教育资源库,拍摄制作一批红色主题的党员教育电视片,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资源活化见实效,红色地标“亮”起来

越秀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31处红色革命遗址、124个红色旅游资源点。从《先锋少年》中的天字码头,到《哭子复》涉及的陈树人纪念馆(樗园),再到《虹》事件所在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此次展演剧目涉及的多个历史场景均位于越秀区内。这些人们熟悉的地标,因剧目的演绎而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今年,我有幸参与了红色研学季‘红色拾光’微视频的拍摄,用镜头去追寻和讲述那些隐藏在越秀街巷里的红色印记。”参加活动的越秀区新青年宣讲员分享道,“每一次撰写脚本、每一次实地取景,都让我们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我们希望通过微视频把越秀宝贵的红色资源推广出去,让这些沉默的史迹‘开口说话’,吸引更多人前来追寻红色足迹,让奋斗精神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接续传承。”

“本次展演是2025年越秀区红色研学季的重点活动之一。一直以来,越秀区都在致力于将静态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育载体。”越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将继续立足丰厚的红色家底,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通过更多元的形式、更丰富的载体、更广阔的平台,持续讲好越秀红色故事。”

南方+记者 马艺天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