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街坊的秋季养生仪式感,就在中医四季学堂

南方+

9月29日,“中医养生迎金秋 非遗健体启新章”2025年越秀中医四季学堂之秋季学堂在越秀区光塔街象牙街小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由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区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汇聚名医大家和非遗传承人,通过开设养生、非遗、中草药三大不同主题学堂和运动擂台的形式,为辖区居民奉上一场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养生盛宴。

食疗润燥蕴匠心  本草茶饮润民心

秋分已过,燥邪渐盛。活动伊始,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曾科学便围绕“秋季中医养生食疗”开讲。作为越秀文明《“科学”养生新食尚》专栏的主讲人,曾医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秋季燥邪致病的特点,指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养生关键在于“润肺滋阴、防燥护津”。他结合岭南地区气候与居民体质特点,分享了多款简单易行、食材家常的润肺养生食疗方,引导街坊们通过日常饮食调理,顺应自然规律,增强机体适应秋季气候的能力,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紧随其后的“中草学堂”环节,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完美结合。越秀区中医医院中药师、健康管理师陈业濠现场展示了针对秋季高发的感冒、咽喉不适等症状配制的清热防感、理气利咽中药药包,并讲解了其组方原理和功效,将“治未病”的理念融入一杯杯温润的茶饮之中,让深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可感、可及、可用,深受居民欢迎。

活动当天,除了主会场的精彩讲座和互动,会场周边还设置了多个中医药服务体验摊位,包括越秀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董氏奇穴针法)展示、越秀区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养生展示、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的中医骨伤康复保健咨询,以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非遗文化暨中医药服务、秋季养生咨询等,居民们流连于各摊位之间,零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为这个金秋增添了浓浓的健康暖意。

非遗妙法克“缠腰”  疫苗惠民筑“双防”

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期,但也是某些疾病的高发期,带状疱疹(俗称“生蛇”或“蛇缠腰”)便是其中之一。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非遗学堂”环节,特邀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蛇串疮特色疗法”的院内传承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钟杰雄登台主讲。钟医生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带状疱疹的病因、症状、发展规律及中医特色疗法。他介绍,该非遗疗法融合了内服外治等多种手段,具有见效快、痛苦小、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独特优势,展现了传统中医药在应对特定疾病方面的宝贵价值。

目前越秀区正在实施“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半价接种”惠民项目。“我建议符合条件的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积极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接种疫苗,将非遗智慧与现代预防医学相结合,为健康加上‘双保险’”钟杰雄分享道。

十载耕耘传岐黄 康养街区启新程

欢声笑语与阵阵药香中,2025年秋季学堂活动渐入尾声,但越秀区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步履从未停歇。据了解,“越秀中医四季学堂”品牌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年,紧扣四季时令变化,邀请权威专家深入社区,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养生智慧,累计惠及居民数十万人次,已成为越秀区一张亮眼的健康文化名片,有效提升了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而这十年的深耕细作,也为中医康养街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光塔街正在积极打造“中医康养特色街道”,依托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整合辖区内的中医医疗机构、非遗项目、康养服务等资源,构建集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于一体的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其中,大德国医坊项目将以广东省中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为核心,联动辖内专科门诊与多家康养企业,以“国潮养生新地标、智慧康养打卡点”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中医药潮流生活综合体,让中医“生活化、全龄化、时尚化、智能化”。秋季学堂的成功举办,为即将落成的越秀区中医康养特色街道注入活力,也是越秀以“中医康养”赋能社区治理、提升居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

南方+记者 马艺天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