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洛峰
佛山南海,正经历“传统升级”“新兴壮大”的制造业深刻转型,也开启了发展人文经济的新征程。今年,南海提出将“人文引领、科技驱动”贯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
无论是“人文引领”,还是“科技驱动”,人才都是原动力。
9月27日,佛山举办企业家大会暨人才发展大会。博士毕海因佛山季华实验室来到南海,继而登上这个佛山礼遇人才的大舞台,作为人才代表发言。扎根南海,他带领团队攻克“卡脖子”泛半导体装备核心技术,并为佛山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研支撑。
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毕海作为青年人才代表发言。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与此同时,一场大型艺术节在南海丹灶开幕在即。艺术家向阳作为“文化产业特派员”,带动近百位海内外艺术家进驻罗行墟,打造“罗行艺术墟”,连续两年举办“墟游记”艺术活动,为沉寂的老墟带来人气,催生咖啡店、文创集市等新商业。
艺术家向阳在南海丹灶罗行墟创作。林洛峰 摄
一直以来,南海都是人才强区。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海全区人才总量已超66万人,其中顶尖人才项目达36个,国家高层次人才达117人。量变引发质变。从传统制造领域,到新兴产业、人文经济等领域,人才带来的创意点子、创新成果加速在南海转化落地。
随之而来的是,南海“以人才聚产业”的成效不断放大、显现。继成功打造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后,最近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带领团队,联合本土企业,研发出铝加工行业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助力南海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左五)带领团队在铝加工行业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前合影。 林洛峰 摄
近年来,南海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发挥区内33个重点科创平台作用,推动构建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引才机制,布局打造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东中西三核科创引擎,成立总规模6.2亿元的四支科创投资基金,大力实施“南海爱才十优”行动……从平台赋能,到服务保障,南海始终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南海的人才工作,早已超越简单的人才引留,而是一场关于创新生态、产业转型与城市未来的深刻变革。当南海能够让每一位创新者都能找到绽放的舞台,让每一个创意都能链接到实现的路径,这片热土自然能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高地,造就人才科创“桃花源”。
南海打造人才科创桃花源。图为千灯湖航拍图。资料图
这不仅是南海人才工作的美好愿景,更是南海未来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