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影响,电白区遭遇强风暴雨袭击,辖区内多条公路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电白区公路养护站在区交通运输局统筹安排下,区公路事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投入到道路巡查、隐患排查、应急抢险和保通保畅工作中,用坚守与担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公路防线”。


台风登陆前,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已然开启。养护站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划分4个专项巡查组,对辖区内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及重要支线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锁定高边坡、临水临崖路段、危旧桥梁及公路附属设施,对发现的松动护栏、倾斜路树及时加固,对排水系统内的落叶、淤泥彻底清理,提前消除潜在风险。同时,应急物资仓库彻夜灯火通明,52台抢险车辆、1台装载机、8台钩机、夯实机3台、120余件警示标志及雨衣、铁锹等物资逐一清点,6支应急抢险队全员集结,24小时待命,确保“台风到、人到位、物齐整”。


台风登陆期间,狂风裹挟着暴雨持续肆虐,路面险情接踵而至。9月24日20:30,抢险小组传来急报:X641路段多棵树木被吹倒,树干横亘路面,导致交通中断。抢险队立即携带油锯、绳索等工具赶赴现场,队员们顶着狂风暴雨,相互搀扶着固定身形,分工协作锯断树干、清理残枝、搬移障碍物。雨水模糊了视线,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人退缩,仅用1小时便打通了这条“生命通道”。21:25左右,省道S280线高水公路排河小学附近两棵大树伏倒在公路上,抢险小组人员赶至现场清理,保障公路畅通。其他路段的抢险也在同步进行:国道G325线沙琅段、国道G325线那霍段、国道G228线红花段、省道S282线、县道X634、县道X636、县道X637均发现树木伏倒在公路中,抢险小组人员赶至现场处理,确保道路畅通。


台风过境后,战斗并未停歇。养护站随即转入灾后清障与路况恢复阶段,将力量下沉至受损最严重的乡镇路段,抢险队员们徒步进入现场,徒手清理障碍;针对部分路面出现的坑槽、裂缝,养护人员及时进行填补修复,防止雨水进一步侵蚀路基。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25日17时,电白区交通公路部门(地区)共出动应急人员565人次,应急车辆(钩机、铲车、自卸车等设备)123台次,抢通公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260余处(主要是倒伏树木)170千米;本轮灾害(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共造成本辖区国省道交通中断1处(具体路段:省道S282线(南塘-沙扒)K130+500至K130+729段望夫桥(漫水桥)由于恶劣天气主动管制及水淹桥面导致双向中断),县道因灾损毁严重道路2条(县道641罗坑段,县道593仙湖段),受损道路约9公里(其中塌方19处:X593(仙湖-新塘),X641(罗三线),X839(大迳口-三山),X846(望夫-新圩,S282(南塘-沙扒);全区国省县道公路塌方30多处,目前处理塌方900立方米,路基掏空1100立方米,桥梁局部损毁2座,涵洞损坏1处,公路防护设施损毁210处,清理公路倒伏树木4800棵;直接经济损失1.2180亿元。


“公路通,人心安。”电白区公路养护站负责人表示,守护道路安全是养护人的天职。从台风前的周密部署,到台风登陆后的冲锋在前,再到灾后的道路快速恢复,这群“公路卫士”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担当,在风雨中为群众出行筑牢了安全屏障。
图文 / 通讯员 李盛明
--------------------------------
编辑:晨希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与视频可能源于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