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们的营收增长了160%,这份成绩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南海区政府的支持。”
“只有政、商、企、服同向发力,才能把分散的资源拧成绳,让产业集聚出奇迹、叠加铸高地。”
“品牌建设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附加题,而是关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
9月26日,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南海区企业家日活动上,以隐形冠军为代表的南海优秀企业负责人们汇聚一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区长王勇则带领各部门和镇街相关负责人,聆听企业家们的畅所欲言,回应企业家关切并主动释放“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鲜明信号。(相关链接: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南海释放鲜明信号)
“历经风雨摔打、市场洗礼,我们的企业质量更高、抗压抗风险能力更强。”顾耀辉透露,南海1-8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8个、投资额747.21亿元、开工率62.5%,已向48家增资扩产企业供地2081.73亩、投资总额250.63亿元;目前全区共收集“十五五”规划项目170个,总投资共2279.33亿元,“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共1291.96亿元。他说,“让我们携手同心,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共创企业发展、南海发展的精彩未来!”
南海区企业家日活动现场,座谈气氛热烈。
现场有10位企业家陆续发言,分别从民营企业代际传承、行协联赋能产业发展、跨境外贸、履行社会责任等不同角度,探讨企业和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话题,展示出南海深厚的产业力量。
再生与创新
佛山市承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只专注生产线路板用的磷铜球,企业创始人用30年时间扎根“单一行业、单一产品、单一产地”,不仅让企业成为磷铜球领域国标高、行标的参与起草单位,在2017年成为南海区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同样在2017年,“创二代”周建新接任承安公司总经理,他明白要让企业“常青”,不能只守着“一个铜球”过日子,必须在传承中求突破。子公司德同环保是其投入最多、也最引以为傲的新增长极。“从一个铜球到多元布局,我们想实现的,是从单点价值到立体价值网的跨越。”他在这个过程里收获了让传承更顺畅、让人才更集聚、让企业“再生”更有力的常青密码。
“仅富士康一家,就应用了近3000台我们的机器人;在汽车领域,我们突破重载机器人动力学、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批量服务于零跑、奇瑞、广汽、赛力斯等车企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杨林表示,将持续聚焦智能工业机器人方向,立足工业场景提升机器人的“智力能力”,真正打开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大门。
杨林透露,目前南海区经促部门已与该企业一同调研具身智能场景,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联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掘、培育新兴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让南海在具身智能这一轮新赛道上“不掉队、走在前”。
作为科创企业代表,佛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冀鸣表示,该公司正依托国家级专项任务,加大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力度,筹划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或联合研究院,就是要瞄准未来产业和产业链断点,以技术创新强链补链,在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抢占先机。
冀鸣发言。
冀鸣对南海的创新环境十分感慨,“博顿光电已从初创期迈入加速发展期,但政府的关注从未减少。无论是新场地选址的实地调研,还是人才引进的政策解读,相关部门总能第一时间上门了解需求、提供协助。”
“女性创业者的优势,从来不是性别标签,而是对创新的执着、对责任的共情。”作为南海女企业家的代表,南海区工商界女企业家商会会长、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说。近年来,该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不仅让自家企业突破了发展瓶颈,还培育出一家科技公司,成长为金属加工行业的链主企业。她表示,女企商会将继续搭好平台,和更多企业家一起,让创新有温度,让发展有力量。
好房子与好日子
最近,南海区提出打造“好房子好日子”。在南海区行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广东海逸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志勇看来,“好房子”代表着传统产业从量到质的跃升,是系统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好日子”则是满足南海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样本。
潘志勇发言。
在该公司打造的南海新经济广场中,南商出海综合服务基地、南海优品展贸中心近日揭牌。潘志勇表示,未来产业与城市进入“运营化”时代,协同仍是关键。该公司正以南海新经济广场为载体,锚定“湾区产业服务第一流量高地”目标,打造成为城市级的流量入口、网红基地、产业社交大平台和城市文化高地。
品牌,是很多南海家居企业正在突破的重点。在广东省门窗协会会长、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奎看来,真正的品牌力,源于不可替代的产品力。
曾奎发言。
该公司近年来积极推动从“门窗制造商”向“人居空间方案服务商”转型,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与透明度,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与品牌美誉度,也推动了企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延伸。他表示,将与区内优秀企业携手并肩,共同擦亮“南海制造”的品牌新名片。
佛山市菲玛斯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家居清洁、工业消杀、宠物洗护及兽药等领域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为14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几天前,该公司成功摘牌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地块,计划建设集团国际总部基地、发力宠物及兽药生物制药新赛道。“南商出海综合服务基地与南商出海商业服务公司最近正式成立,这对正谋划‘二次出海’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恰逢其时的支撑。企业不用再单打独斗,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上。”该公司总经理徐毅说。
徐毅发言。
服务与责任
位于南海的佛山国际陆港,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引擎,正全力以赴打造覆盖企业全流程需求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运营方广东省智慧陆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祥表示,其未来核心发力点是构建“双平台双口岸”核心载体。
“双口岸”即跨境服务口岸、国际联运口岸,“双平台”为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全渠道品牌出海平台。接下来,佛山国际陆港将以“双平台双口岸”为重要纽带,与南商出海综合服务基地开展深度联动。陆港的跨境通关、智能仓储、全球配送能力,能为企业解决“物流落地”的实际问题;而南商基地的业务拓展、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功能,可帮企业打通“出海前置”的关键环节。
广东中链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是隐形冠军服务领航企业的代表。“制造业的需求,推动我们不断研发更贴合产业的技术;我们的服务,又让制造业的转型之路走得更稳、更快。”在该公司总经理曾昭健看来,两业融合从来不是“服务业依附制造业”,而是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曾昭健表示,未来中链云创会继续扎根南海,一方面关注家具家电等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聚焦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新兴集群,设立细分领域专家工作站;另一方面打造“AI+大数据”智能匹配平台,让技术、政策、金融精准对接制造企业需求。
一家专注于轨道交通零部件修复的企业,该如何落地ESG、履行社会责任?泽高新智造(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厚认为,ESG的核心就藏在对“资源敬畏”与“价值创造”的平衡里。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属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让轨道交通零部件的材料消耗降低90%以上,能源消耗减少超50%;修复一根钢轨的成本仅为传统更换的十分之一,耗时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
修复一个重约300公斤的轨道交通大型零部件,传统更换成本高达18万元,而用该公司的技术,仅需1公斤特种合金粉末,成本降至5万元,还减少近299公斤工业废料。李泽厚说,每修复一个零件、就是为地球减一份负。
撰文:熊程
摄影:廖明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