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圆润,薄如蝉翼,眼前这盘小圆球是什么东西?油面筋?豆腐泡?不不不,它就是老广“打边炉”的神仙食材——罗定皱纱鱼腐。
泛着金黄色泽的罗定皱纱鱼腐令人食指大动
漫步罗定街头,成百上千的鱼腐档口随处可见。罗定皱纱鱼腐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便享有盛誉。据《罗定县志》记载,罗定皱纱鱼腐相传始创于元朝大德年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做鱼腐,首先鱼要靓,选用三到四年的鲮鱼才适中。”罗定皱纱鱼腐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卢德文,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跟着父亲做鱼腐,初中毕业后接手这门手艺,至今已有22年。
罗定皱纱鱼腐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卢德文
鱼腐看起来手艺复杂,做起来也是一点不简单。师傅将鲜鲮鱼剥皮去骨,打成鱼胶后,再按比例和鸡蛋清、木薯淀粉等材料混合搅拌,而选材则是其中的关键:鸡蛋必须一周之内,生粉也不能隔年,否则鱼腐的味道和色泽就会大打折扣。
捏成球状的鱼腐放在花生油里,很快就泛起诱人的金黄色泽。卢德文告诉记者,控制油温是做鱼腐的关键:“炸的时候要有耐心,要等到油温慢慢升到150度,否则鱼腐会炸开。”
控制油温是制作罗定鱼腐的关键
出锅后鱼腐慢慢“长出”了“皱纹”,成为“皱纱鱼腐”得名的原因。鱼腐可谓是“百搭”美食,与任何一种菜肴搭配都能相得益彰。罗定当地还流传着一种看似“暗黑料理”的地道吃法,鱼腐蘸上炼奶的滋味可谓相当“上头”。
鱼腐蘸炼奶是罗定人的隐藏吃法
皱纱鱼腐形似圆球,有着招财进宝、愈来愈富的好意头,因而深得粤港澳喜庆筵席的青睐。罗定皱纱鱼腐2007年被评为“云浮十大金牌名菜”,2010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还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鱼腐谐音“愈富”,制作皱纱鱼腐的罗定人日子同样越过越红火。鱼腐制作带动了鲮鱼、木薯、花生油的销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罗定全市已有200多家皱纱鱼腐生产企业及作坊,创造年产值超过1.5亿元。
新旧交融的罗定市区风光
前年,卢德文还与多位同行一起成立鱼腐协会,鱼腐的产业链也从广东延伸到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福建等地,成为年轻人喜爱的零食。这道地方风味小吃,正从广东走向全国,成为罗定人勤劳致富、匠心筑梦的生动写照。
罗定皱纱鱼腐产业链正在向全国铺开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拍摄:南方+记者 汪旭莹 信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可欣
剪辑:郁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燊 南方+记者 陈文夏
出镜:云浮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振
脚本/编导:南方+记者 赵媛媛
统筹:李培 毕嘉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