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新情深,共绘美好“疆”来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静子

来自喀什的木亚格杏进入广州市民的果篮子,源于广东的潮汕英歌舞舞动喀什古城……近年来,在十批广东援疆力量的“接棒”推动下,粤新两地的好物清单更丰富、文化生活更美好。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南麓,广东援疆人缘何开启一场场“跨越千里的奔赴”?新疆工作是“国之大者”,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政治责任。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获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集体,广东“组团式”援疆医疗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广东援疆干部人才始终情系天山、扎根边陲,奋力书写着“进疆有目标,在疆有作为,离疆有成果”的精彩答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援疆敲开对口援疆的“幸福门”。在医疗服务方面,广东援疆重点抓好“粤新光明行”“粤新消结行”,超4000名受援地群众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和肺结核治疗。在教育教学方面,广东支持受援地县(师)新建3所中小学,改扩建151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成喀什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广东援疆紧扣凝聚人心这个根本,不断加码民生援疆力度,受援地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头戏”。来自新疆盐碱地的鲜活水产“游”进大湾区,来自广东的粤菜大师正竭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产业队伍”,戈壁滩上“重生”的西克尔库勒镇推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从单向支援到双向赋能,从立足喀什到布局全疆,从产业“输血”到经济“造血”,产业援疆正为天山南麓这片热土注入强劲动能。产业发展没有“休止符”,接下来,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精准开展产业支援,加大力度支持当地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助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润疆浇出对口援疆的“团结花”。广东醒狮、龙舟竞渡、咏春拳法,这些承载着岭南文脉的非遗瑰宝,跨越万里落地喀什伽师县并“圈粉”无数;全国知名阅读品牌“南国书香节”走进喀什,各族群众共赴一场文化“大巴扎”;广东援疆全力打造的全疆首个以民族融合为主题的篮球公园,绘就了粤新两地团结交融、同心逐梦的动人画卷……如今,相距数千公里的粤新“心更近”“情更浓”。我们有理由相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东援疆不断“更新”的文化润疆具体措施,必将使新时代文艺开出一树繁花,使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粤新缘,山海情。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广东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15周年。站在新的起点,紧扣长期化长效化这个要求,持续完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选优配强援疆干部人才队伍,更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广东援疆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编辑 宋佳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