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台灯光再次点亮广州,19日傍晚2025广东时装周—秋季(第36届)在广州万博时尚广场盛大启幕。本届时装周的主场继续锁定番禺区,标志着这个曾经的“世界服装制造工厂”正在完成一场华丽的身份转变。
时装周开幕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从幕后到台前:番禺的自我重塑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在开幕式上的一段“讲古”揭开了番禺与时尚的渊源:早在唐朝,朝廷就设置了尚衣局,汇聚天下能工巧匠,当中一女子,擅长于在尺寸绢布上绣文章,字如粟粒,她名叫卢眉娘,历史记载她来自当时南海郡的番禺。宋末元初时期的黄道婆在从海南崖州返回原籍松江途中路过番禺,在此小住一段时间,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织造技术广传于人。现如今,当年番禺“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的传统薪火相传。但长久以来番禺扮演的一直是“幕后英雄”,这里的服装制造能力堪称全球顶尖,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的代工厂均坐落于此。
模特走秀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然而,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番禺却一度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能生产世界顶级时装,却缺乏自有知名品牌;能创造精美产品,却未能形成时尚话语权。
广东时装周因此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从2023年12月28日正式签约落户番禺,到时尚产业纷纷进驻,显示出番禺正全力将产业“流量”转化为品牌“留量”。纺织服装、珠宝首饰、灯光音响等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品牌营销、跨境贸易的完整时尚产业链。比音勒芬、希音、欧定、博斯绅威、茵曼等品牌已成为番禺时尚产业的领军企业。
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表示,时装周与番禺的结缘是一场双向奔赴,为“时尚番禺”按下加速键。本次时装周十天的日程中,海内外先锋设计师与创新品牌如百川归海,奔涌而至,围绕“聚资源”“促对接”“迎全运”等关键词,以5大板块、12大类目、超80场主题活动,联动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四海城等分会场,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广东时尚产业在品牌引领、智能制造、区域协同与多元融合等领域的新质成果。
从“流量”到“留量”:构建产业生态圈
现场座无虚席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永远不要低估时装周的流量!”这是众多网红大咖参加本次时装周时最大的感慨。记者在现场看到,开幕式的座位依然是一票难求,观众席满了,很多人只能侧身坐,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陈韶通介绍,本届时装周以四海城为核心阵地,联动天河城、敏捷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体,共同打造了一场以“时尚‘趣’逛街 万博‘购’给力”为主题的消费盛宴。而“云逛广东时装周”线上平台通过淘宝直播集结200余家品牌限时特惠,众多商家则通过品牌直播间进行秋季上新,让千万无法亲临时装周现场的消费者实现“一键即达”的跨时空参与,T台的设计创意被转化为消费行为,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哺的流量闭环。从秀场到卖场,从线下体验到云端购物,广东时装周不仅释放了设计美学的商业价值,更以审美赋能为支点撬动消费升级,焕发出时尚与商业共振的叠加效应。
时装周吸引了众多商家赶集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时装周不仅是展示产品的流量平台,更是番禺构建时尚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抓手,即要让时尚产业的流量“留”下来,在当地生根发芽。据悉,番禺正通过“万亩千亿”产业攻坚行动,规划建设时尚产业综合体,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品牌孵化、时尚展示于一体。这种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旨在解决服装产业长期存在的设计与制造脱节、产业空间碎片化等问题,打造从“纤维到T台”的完整产业链。
有业内专家指出:“番禺模式值得关注,它展示了如何基于制造底蕴,通过设计、科技和绿色三轮驱动,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品牌的跃升。”
据番禺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时装周在万博时尚广场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也让“时尚番禺”的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2024年,番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收获了沉甸甸的国家级、省级时尚产业名片。三届时装周累计为“时尚番禺”带来近15亿级的曝光量,不仅吸引了央视的聚焦,更让番禺登上了法国时尚杂志《AIRSDEPARIS》,向世界展示了番禺的时尚魅力。
本土品牌也借此时装周实现了华丽升级。2024年两季时装周,30家番禺企业参与,约占总数的10%;而2025广东时装周-春季,参与的番禺企业增至70家,占比提升至20%,数量和占比实现翻倍增长。2023年,番禺区纺织服装(含皮具)产业规模为183.78亿元;2024年增长至214.06亿元,同比增长16.48%;2025年仅上半年已达到107.23亿元,“四上”企业数量也逐年递增。
当下的广东时装周,因此超越了单纯的时尚盛会,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番禺的尝试或许将为其他制造业集群提供借鉴——如何让“制造”与“品牌”共舞,让“流量”真正变为“留量”。
南方+记者 项仙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