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迎来开幕式倒计时50天的重要时刻。
50天,是梦想与期待的倒数,也是冲刺与筹备的读秒。南粤大地的赛事氛围逐渐火热。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广东队一举包揽全部6枚金牌——凭借这场精彩表现,广东在群众赛事中所获金牌数已超越上届,展现出南粤大地深厚的体育基础和全民全运的热情。
广东队(白色衣服)在毽球赛场翻腾飞跃。主办方供图
不只东道主广东捷报频传,来自全国各地的健儿们也正为梦想全力以赴。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及行业体协的约1.1万名业余选手。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齐聚粤港澳,用铿锵的脚步踏响“全民全运”的时代节拍。
一万一千个梦想,正在这里绚烂绽放。他们不是职业明星,他们是爷爷、妈妈、教师、牧民……却同样在十五运会的赛场上,用汗水续写传奇,用热爱点亮人生。
有一种热爱
叫“离开,却从未告别”
传奇归来,心火重燃。当专业赛场成为过往,热爱却在血脉里奔流不息。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女子足球七人制老将组赛场上,53岁的中国女足前队员范运杰带领河南队夺得冠军。32年前,20岁出头的她曾随河南女足夺得第七届全运会冠军,从全运赛场开启了她精彩的职业生涯。“32年后,我们又回来了!”那一刻,奖牌早已超越胜负,成为一代人热血重燃的见证,那份职业球员的坚韧,从未褪色。
绿茵场的另一端,一群平均45岁的“妈妈球员”在奔跑。她们来自广东,曾是专业女足运动员,退役后回归平凡生活,如今是职员、店主、母亲。人到中年,她们因十五运会群众赛五人制女足老将组的“召唤”而重聚。
队员们在足球场上拼抢。
备战期间,她们每周驱车百里训练,在伤病与家庭责任的夹缝中,改写“中年剧本”;比赛场上,她们奋力拼搏,每一次冲刺,都在撕碎年龄的标签。哨声响起时,她们只属于自己。“最开心就是今晚有球赛!”一位队员说。足球早已融入生命。那份追求目标的执着,教会她们坦然面对生活。
这份热爱,在赛场外同样绵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礼仪课堂里,亚运“微笑姐”吴怡为十五运会志愿者示范站姿。2010年亚运会,她因温婉笑容惊艳亚洲;15年后,她以导师身份培训新一代“小海豚”志愿者。“志愿服务是从心出发的关怀。看着他们,满眼都是当年的自己。”她说。
亚运“微笑姐”吴怡。
从运动员到志愿者,那些曾闪耀赛场的身影,在十五运会上以另一种姿态归来。岁月流转,身份更迭。但对竞技场的热爱一旦点燃,便化作永不熄灭的炬火。
有一种坚持
叫“白发与汗水的交响”
时光无惧,热爱永恒。年龄只是数字。在热爱面前,白发也能闪耀光芒。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现场,81岁的张耀钊成为了最受媒体关注的球员。作为本次比赛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张耀钊的故事刷屏网络——66岁退休才握拍的他,用15年的时间,从小区球台,一步步打到十五运会,走向世界舞台。
张耀钊。
去年罗马大师杯,张耀钊成为80岁组的冠军;备战十五运会时,他每周从深圳赴港训练,5小时通勤从未缺席,最终击败29个对手获得参赛席位。小组赛连输两场?那又如何。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老去”最有力的回击。
乒乓球男团决赛,60岁的河南选手范良军身负重任,在这个特别的生日夜,他顶着1比2落后的绝境登场,在60岁生日当天的赛点上连扳两局,拿下关键一分,最终帮助河南队首夺男团冠军。两肘凸起的“网球肘”,见证了范良军40年球龄的伤痛,每次上场前,他都需用按摩仪缓解15分钟才能握拍。在他身后,百名河南助威团挥舞的黄色应援棒汇成麦浪。他用手臂托起的不只是金牌,更是平凡人生的高光时刻。
范良军。
同一片赛场,77岁的沃霞芬第三次踏上全运群众乒乓球赛场。作为此次赛事年龄最大的女运动员,她代表上海队出战,最终获得第四名,距离她的第三块全运会奖牌,只差一点点。“教练宽慰我说已经尽力了,我确实也尽力了。很多人说,77岁还能站在这个赛场上打球,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沃霞芬看来,年龄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她的障碍。铜牌、金牌、第四名……她用球拍,一拍一拍,凿穿了年龄的铜墙铁壁。
皱纹刻在脸上,热爱刻在骨里。热爱可抵岁月长,人生永远无终场,老将们的每一次挥拍,都是对时光的优雅宣战。
有一种梦想
叫“在日常里种下星光”
日常纷繁琐碎,但在柴米油盐之余,仍然有人为梦想全力以赴。
时间拨回到5月,广东茂名的十五运会群众赛定向项目决赛现场。由唐建达、唐潇、李卓业和陈鑫(替补)组成的广东队发挥出色,以1小时43分19秒夺得冠军。这也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首枚金牌。
这是定向运动首次进入全运会,四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定向爱好者因同一个目标齐聚。来自广东深圳的唐潇,彼时还是一名研二的学生。他透露,自己刚刚完成开题报告,老师和学校都很支持他的备战。“能够在主场参加比赛,非常激动,此刻我已经没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的心情了!”
十五运会群众赛事首金。
队伍的主心骨李卓业,是广州花都一中的一名体育老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他也会教学生定向和田径,希望能够把这份热爱传递下去。“我本来就很喜欢体育,多年前偶然接触到这个项目,深爱其中。我也想把我的热爱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中国定向运动发展得更好!”
在清远举行的全运群众赛事中国式摔跤项目决赛现场,代表河北队出战的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勇夺男子65公斤级冠军。“父母和媳妇在家打理牛、羊、马,我来参加十五运会,还拿了冠军!”平日里挥舞马鞭的双手,在全运赛场上书写新的传奇。在柴米油盐中坚持,每一个为热爱奔跑的身影,都是生活最美的注脚。
十五运会群众赛事,共将诞生166枚闪耀的金牌。比金牌更亮的,是每一个站上赛场的普通人。年轻选手的欢笑,阳江沙滩的呐喊,荔枝林间的奔跑,龙舟竞渡的鼓点……一万一千个心跳,在此刻同频共振。
十五运会沙滩足球决赛在阳江市海陵岛打响,广东队夺de女子组冠军。梁文栋 摄
体育从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是生命的本能,是平凡日子里的英雄梦想。当银发与汗水辉映,当妈妈们在球场奔跑,当牧民登上领奖台——这一刻,全运会不再只是竞技的标尺,“全民全运”化作了可触可感的具象。
50天后,粤港澳将以一场精彩的盛会欢迎四海宾朋。在接下来的50天里,更多的热爱,将继续在全运赛场传递;更多的梦想,将继续在南粤大地绽放。
采写:南方+记者 许仪 梁时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