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穿过越秀山的苍翠,蓝瓦朱檐在云端若隐若现。倘若建筑有灵,那中山纪念堂定是被赋予了守护历史的使命。
八角攒尖托起苍穹,钢骨撑起飞檐,以建筑为墨,绘下了“天下为公”的宏愿。
穿过朱红色的门楼,迎面而来的不只是“天下为公”的浩然之气,还有那些默默伫立了百年的古树。
园内现存11株古树名木,错落分布于主体建筑周边、纪念广场及庭院之中。木棉、榕树、白兰等品种,与蓝顶白墙的宫殿式建筑相映成趣,构建出“苍树护古建,古建衬绿荫”的和谐画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树龄350余年的“木棉王”,枝干虬曲如盘龙,每年早春数千朵红花缀满枝头,气势磅礴,于2018年获评“中国最美古树”,成为广州古树保护的“名片级”代表。
为深化科普传播,为古树价值深度落地,园区创新构建“沉浸式科普+人文体验”体系,园区围绕古树配套建设古树生态径,开发14个分层级自然解说课程。
并创新融入“邮戳+邮票”视觉体系——设置古树主题纪念邮戳打卡点、展出古树科普主题邮票,让访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集邮式体验”直观感受古树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底蕴,实现保护理念与人文体验的深度融合。
中山纪念堂,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温情,古树名木在这里静静生长,它们是历史的活字典,是城市的根,是岁月里不褪色的绿。
【开栏语】
从汤显祖笔下的“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到今日“老城新韵”的生机勃发,广州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由来是广州”栏目,我们希望通过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让广州的文化IP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你未到广州,先识广州;来到广州,爱上广州。
更多阅读:
策划:龚晶
统筹:冯艳丹
文字/出镜:钟晓宇
剪辑:程钰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