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共话“逐梦深蓝 丰实粤海粮仓”!阳江首届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

南方+

9月18日,阳江市首届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关长涛,阳江市委副书记雷玉春,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阳江校区党委书记周昌仕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阳江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相关负责同志,省、市相关学会代表及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师生代表等300多人参加活动。

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本次活动以“逐梦深蓝 丰实粤海粮仓” 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丰富的科普内容与专业分享,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知识、关注海洋事业,为推动海洋科普教育发展、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新活力。

雷玉春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阳江市坚持将科普工作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持续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与实效性,有效提升全市科普服务能力与市民科学素质,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注入了强劲动能。他希望各级各部门和科协组织以首个“全国科普月”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普内容、形式与机制创新,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希望广大教师和科普工作者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志向、放飞科学梦想;希望院士专家发挥学科优势,多为阳江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建言献策、赋能助力,为阳江未来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周昌仕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参与主办阳江市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是广东海洋大学服务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助力阳江市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一项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阳江校区积极融入阳江发展大局,紧密结合阳江绿色能源、海洋经济、先进材料、海上风电、食品加工、滨海旅游等优势产业需求,重点布局相关学科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阳江校区将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积极投身科学普及事业,为提升阳江市全民科学素质、促进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在院士专家报告环节,陈松林作了《海水鱼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的报告,从海水鱼养殖产业现状、海水鱼基因组研究进展、海水鱼分子育种技术建立、良种培育与新养殖对象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海水鱼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描绘了海洋种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随后,关长涛带来了《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品种、技术与模式》的主题报告,从深远海养殖的定义、内涵及发展背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技术与产业现状,国内外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与装备,我国深远海养殖模式、品种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对广东发展深远海养殖提出了对策建议。

撰文/图片:巫雅柠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