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凌晨3时30分,广东石化原油加工量自开工投产以来累计突破5000万吨,达到5000.3万吨。作为从“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通过构建多元化进出口贸易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保障和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5月6日,广东石化公司原油码头接卸原油突破5000万吨大关。截至9月15日,在1100多天的运行中,安全靠离泊224船次,接卸来自美洲、中东、非洲等17个国家的44个油种。
自开工投产至今,广东石化始终秉承分子炼油理念,优化装置效能,灵活把控生产,努力把每一滴原油“吃干榨净”。该公司从石油资源组成及转化规律出发,以加工流程的最优化,确保原油资源利用最大化。常减压装置创新构建“原油性质—工艺参数—产品指标”动态关联模型,实施“小时级精细化调和”工艺,高标号沥青生产能力较设计提升100%,以“零超量、零误差”提升了品牌价值,打通外贸出口渠道,推动了效益优化。
今年前8个月,广东石化主要生产装置全面达成“安稳长满优”运行目标,乙烯、芳烃等5套装置负荷均同比提高,其中,乙烯装置单月最高负荷达101.64%。
在原油加工量突破5000万吨的同时,广东石化的产品出口同样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广东石化通过高效船运网络服务国际市场,已稳定出口航煤、98#汽油并实现沥青间歇出口,更是首次在7月实现航煤、98#汽油、92#汽油、MTBE、柴油五类产品齐发国际市场,刷新了单月出口品类新纪录。
当前,依托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企业规模与柔性优势,广东石化构建起涵盖航煤、汽油组分、特色化工品及大宗油品的多元化出口矩阵。贯穿原油进口与产品出口的链条,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揭阳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南方+记者 刘倩
通讯员 高云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