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村小“撤”与“留”

南方农村报

9月12日,湛江廉江市新民镇朗塘村义路塘小学内,南北2栋双层教学楼,仅北侧教学楼一层的2间教室有学生在上课。40分钟的课堂被拆分为3个时间段,同班的三个年级轮流上课。

9月开学后,学校原本的6个年级6个班缩减为6个年级2个班,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别混合上课,全校34名学生,仅有3名老师负责教学。

根据今年7月9日发布的《廉江市城乡中小学校布局优化专项规划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方案》),仅今年暑期,廉江市有约100所小规模学校完成撤并工作,撤并学校的学生人数多为50人以下。

义路塘小学本是应被撤并的学校之一,但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这所学校于9月3日开学。

廉江市村庄分布分散,现全市402个村居共有300所村小。过去三年,廉江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数量分别为13所、10所、21所,今年的任务数量陡升至102所。而《方案》发布时,距开学不足两个月。

义路塘小学被保留后,六个年级合并为两个班,一间教室里三个年级分组坐。

义路塘小学被保留后,六个年级合并为两个班,一间教室里三个年级分组坐。

 01 

校址之争

8月28日,在外地工作的李行义(化名)得知,孩子就读的义路塘小学将要并入朗塘小学。忧心孩子读书成问题,他索性辞掉了在广州的工作,还没来得及结算工资,就连夜赶回村里。

“明明之前说是朗塘小学并到义路塘小学,怎么又成了义路塘并入朗塘?”他疑惑又不满,这种情绪同样弥漫在义路塘小学辐射的7个自然村的村民心头。

7月27日,廉江市教育局在湛江12345政务处理系统上的一份诉求回复件显示,经过实地调研、座谈协商,村民代表均支持(朗塘小学与义路塘小学)合并,新校址为义路塘小学现址,理由为义路塘辖区适龄儿童更多且朗塘家长同意接送孩子至该校就读。

最开始,这两所学校都要撤并。

朗塘村下辖11个自然村,朗塘小学辐射4个(俗称“上片”,人口一两千人),义路塘小学辐射7个(俗称“下片”,人口三四千人),这两所学校春季学期在校生都不足50人。今年7月,村民听闻,朗塘小学并入塘底小学,义路塘小学并入大路边小学。出于安全考虑,村民联合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在村内保留至少一所学校。上片有村民称,签名时,上下片同意,无论保留哪一所学校都可以,下片的两名村民证实确有这样一份联名协议。

廉江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综合考虑家长意见,他们决定保留其中一所学校。综合村支书、镇中心小学、镇政府的意见,考虑到义路塘覆盖村庄较多、人口较多,最初决定保留义路塘小学。

市教育局回复确认保留义路塘小学的消息在村中传开后,朗塘小学家长提出异议。市教育局介入并调研发现,作为总校的朗塘小学,生源、师资、设备设施等办学条件比分校义路塘小学更优,又改为保留朗塘小学。

“如果一开始就定在朗塘还好,现在定了我们义路塘,又改成朗塘,而且到8月28日才通知,那时候距离开学就那么几天时间了。”有村民抱怨道。

考虑到村民诉求,当地最后还是保留了义路塘学校。但原本和谐融洽的上下片村民之间的关系,却因此产生了裂痕。

“朗塘小学校在祠堂旁边,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放炮,吓坏小孩子。”“义路塘小学那条路离村子那么远,小孩子出什么事大家都不知道。”“我们朗塘有电脑室、有教师宿舍,设施更好。”在关于应当保留哪所学校的争论中,双方各执一词。

 02 

撤并之忧

“实在是没有办法接送。”学校撤并后,对于家长们来说,接送是第一难题。接送人员、路途安全都是考虑的因素。

朗塘村内多子家庭居多,沉重的家庭压力将青年劳动力锚在了距离家乡数百公里的地方,家中的小孩由老人负责照顾。

撤并前,学生们的上学路程仅几百米,撤并后增加至四五公里,对于老人腿脚不便、不会驾驶车辆的家庭来说,接送成了难题。

学校撤并后,对于家长们来说,接送是第一难题。

学校撤并后,对于家长们来说,接送是第一难题。

下片一个5孩单亲家庭,3个孩子均在义路塘小学就读,“我最小的孩子还在吃奶粉,怎么送?”孩子的父亲说。一名老人说:“我们也想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但只有像我们这种比较困难的家庭,才会让孩子上村小。”

交通安全也是问题,从义路塘到大路边小学要途经675县道,“我们年轻人轻易都不走那条路”。在这条路上,运输石材的大型货车接续疾驰而过,车声隆隆。

675县道往来大货车较多。

675县道往来大货车较多。

有些村民则将村小视为一条退路。上片村民李丽称:“谁能保证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有条件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念书?保留这所学校也是给子孙留一条退路。”

为将学校保留下来,上片村民提出了一条鼓励措施,对于此前在外走读、选择返回朗塘小学就读的学生,奖励1000元,但最终因消息发布晚于其他学校的学籍注册时间,未能发挥作用。下片村民则发动热心乡亲为学校捐赠空调,并提出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在部分村民眼中,村小不是教育质量低下、待优化的学校,而是最便利、低成本的教育。“优化”的背面,是他们的现实考虑和复杂情感。

 03 

未来之路

根据《方案》,至2027年,廉江市将完成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的整合撤并;2026年8月31日前停办第二批26所学校;2027年8月31日前停办第三批50所学校。

廉江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规划撤并的第一批102所学校绝大部分已完成撤并,且总体开展较为顺利,“有的地方7月底8月初就完成了学籍注册”。

和寮镇塘拱村小学也曾遭遇与义路塘小学相似的情况,但最终完成了撤并工作。塘拱村干部介绍,塘拱村小学原来的50名学生中,超过40名转去了镇中心小学就读,剩余的到塘拱小学(塘拱村小学的总校)就读。在过往,镇中心小学主要接收来自圩镇的生源,如今撤并村小,孩子们有了入读中心小学的机会,对于家长而言,更容易接受村小撤并这一现实。

本次被撤并的塘拱村小学已停办。

本次被撤并的塘拱村小学已停办。

塘拱村小学一名学生家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村小撤并后,学生可以就读镇上的任意学校,一般有条件接送的家庭就会将孩子送去镇中心小学,接送困难的则让孩子到塘拱小学就读。他选择把孩子送到午托机构,由机构负责早晚接送,每学期1000多元。

据廉江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各镇都有通往所有行政村的备案车辆,可以协助解决孩子的接送问题。经济困难的家庭可向各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申请资助。

新民镇有4辆备案车辆。记者从一备案车辆的司机处了解到,其驾驶的是廉江市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的运营车辆,为7座汽车。无论远近,接送学生每日单次、双次往返收费分别为每月200元和300元。镇中心小学校长表示,确定接送人数后,可将价格协商至每日5元。但上述司机表示,目前尚未有人购买服务。

 “300块一个月,都够我一个小孩一个月伙食费了,我有3个小孩在念书,怎么送?”前述5孩家庭的父亲最担忧的是花费问题。李行义则忧心安全问题,“小孩子路上有什么问题司机能照看吗?到时候他超载怎么办?”

“你让我选(要不要接受镇内往返车接送),我是真的选不过来。真的送不了,我还要工作,但是又担心接送车不安全。”朗塘村下片一村民说。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宝盈 李国华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黄婵 肖婉琦 王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