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竹竿轻敲秋意至,油栗满枝迎客来

南方+

“好吃!”提起封开油栗,尝过的人都忍不住夸赞。盼了大半年,这口甜糯终于在产地迎来丰收,品牌推广和产业帮扶同步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市场双重动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份来自肇庆封开的美味。

封开油栗。封开发布供图

封开油栗。封开发布供图

据封开县果树研究所农艺师陈颂兴介绍,今年封开油栗种植面积约13.45万亩,预计总产量约2万吨,丰收态势喜人。

9月15日,封开县长岗油栗基地珍爱农场热闹非凡——一批批组团来“打”栗子的游客如约而至,游客们的笑声、竹竿敲打树枝的声响交织,为秋天的农场增添几许热闹。

枝头挂满沉甸甸绿色的“小刺球”。封开发布供图

枝头挂满沉甸甸绿色的“小刺球”。封开发布供图

走进油栗基地,漫山遍野的油栗树摇曳生姿,枝头挂满沉甸甸绿色的“小刺球”,一些成熟的油栗已胀破外壳,露出油亮结实的果实,风一吹,淡淡的甜香飘来。

农场里的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既有村民举着竹竿,对着树枝轻轻一敲,让“小刺球”滚落,也有将近50名来自肇庆的游客穿梭于林中,感受丰收的喜悦。

村民举着竹竿,让“小刺球”滚落。封开发布供图

村民举着竹竿,让“小刺球”滚落。封开发布供图

作为长岗镇油栗产业的代表,珍爱农场在种油栗上格外用心。农场负责人李秀珍说,今年因为雨水充足、天气条件好,油栗长势佳,产量比往年多。“从选苗到结果,每一步我们都细致照料,育苗选优质品种,生长中及时修剪枝叶、科学施肥,就为了让油栗个头匀、味道甜。”

李秀珍是封开县长岗镇油栗产业的代表,图为李秀珍。南方+ 刘舜欣 摄

李秀珍是封开县长岗镇油栗产业的代表,图为李秀珍。南方+ 刘舜欣 摄

也正因这份用心,农场种出的油栗口感软糯香甜,一上市就受到市场青睐,成为封开油栗产业丰收图景的亮眼一笔。

在珍爱农场的销售点,热闹的氛围丝毫不减。村民们围坐于店门口,面前堆着刚从树上采摘的新鲜油栗,“手起刀落”间,带刺的外壳被剥开,露出棕红油亮的栗果。有人专门剥壳,有人分拣大小果,有人负责打包,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

村民们在给油栗剥壳。南方+ 刘舜欣 摄

村民们在给油栗剥壳。南方+ 刘舜欣 摄

“现在每天最少有20个工人一起干,这几年,封开油栗名气越来越大,优良的品质提升了回购率,一位来自中山的顾客刚预订50箱,准备打包邮寄给亲友!”李秀珍笑着说,游客团的到来、品牌推介活动与供销帮扶的助力,不仅给基地带来满满的人气,更增添了果农们的种植信心。

村民们分拣大小果。南方+ 刘舜欣 摄

村民们分拣大小果。南方+ 刘舜欣 摄

另一边,封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罗董镇扶塘村“社村共建”封开油栗供销农场,也迎来丰收,一批批黝黑丰盈的封开油栗大量上市。封开县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仲恺农业大学共同开展金秋皇油栗消费帮扶直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市场动能。

封开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县供销社依托罗董镇扶塘村千亩油栗种植基地,创新推出“供销农场”合作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品牌包装和销售渠道,项目已带动周边12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预计年产量突破30吨,户均增收超2万元,以“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联营机制,实现从“小散弱”到规模化、品牌化跨越。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谢敏嫦 吕桃 莫敏基

编辑 刘宇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