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去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8.70%

南方法治
+订阅

珠江两岸,总有一抹抹藏蓝身影提供全天候守护;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红袖章、志愿者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南海之滨,往来穿梭的无人机、无人艇筑牢国门屏障……行走在南粤大地,处处彰显平安建设带来的满满“安全感”。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近年来,广东各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全力守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始终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保驾护航。2024年全省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分别为98.44%、98.70%。

织密“四梁八柱”

完善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机制

这是一个常住人口超1.28亿,实际管理人口约1.5亿,土地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近42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大省交出的,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中外游客瞩目的平安建设答卷——

2024年我省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大幅下降,2025年上半年又下降24.9%和9.8%,刑事立案数创本世纪以来最低;我省在全国禁毒工作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广州、深圳市获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全面加强平安广东建设组织领导,不断织密筑牢平安广东建设的“四梁八柱”。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高度注重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议事职能和协调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小组工作顺利推进。自我省2023年9月首次召开省内最高规格的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各项工作落得更实、更细。

——持续巩固组织领导架构。完善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机制,推动省本级、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区保留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确保全省各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高规格架构运转。

——持续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固化每年省级层面召开平安广东建设会议工作机制,强化平安建设督办,对推进工作不力的成员单位及命案发案量高的地市发送《提醒函》。

——持续发挥考评激励作用。每年高标准完成平安中国建设考评工作,对各地级以上市和各成员单位平安广东建设开展考评,对优秀者表彰激励,对后三位开展约谈,帮助各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如2023年9月,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开展“平安鼎”颁授活动,有效激发各地全面提升平安广东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在制度的有力牵引下,广东各地各部门坚定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新安全格局护航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织牢安全防线

建立省市县三级反诈指挥部

组织相关警种部门发起涉枪爆集中收网行动、对全省1.8万家从业单位开展起底式清查、深入重点场所部位宣传解读法律政策……2025年8月,省公安厅启动社会面防控“百日行动”,成功消除了一批涉枪爆风险隐患。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万家幸福。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安全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立足于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广东创新“打法”“战法”,不断织牢公共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开展社会面防控“百日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比如,围绕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我省建立省、市、县三级反诈指挥部,2024年全省诈骗及关联犯罪警情、案件同比下降21.3%、34.1%,避免及挽回损失18.6亿元,全力守护好群众“钱袋子”。

上下同欲者胜。广东建立各类群防群治组织,于2024年11月修订通过《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广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我省有1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入选事例、英模数量居全国前列,见义勇为工作持续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汇聚强大正能量。

织细基层基础

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走进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一楼,工作人员正通过综治指挥中心大屏实时监控着全区17个镇街的风险隐患。在指挥中心的高效运作下,风险隐患可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时间处置,有效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这是广东不断织细基层基础,赋能平安建设的生动缩影。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广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多维度建立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全方位统筹矛盾风险事项办理,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按程序办。

按照中央部署,广东全力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省委政法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强化调度、加强协同、健全机制、压实责任。4月在惠州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大力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目前,全省县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一整套闭环工作流程,努力实现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使“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

“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成为我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基层平台,过去矛盾纠纷化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助力平安建设。广东持续深化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推广应用,纵向建立省、市、县、镇四级数据向上汇聚和向下赋能机制,横向对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相关信息系统,有效推动了数据共享、系统互通和业务联动,提高了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无形网络空间的有形安全网也在不断织细:广东扎实推进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快建设一体化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守护好网络空间精神家园。

大道如砥,壮阔无垠。广东将继续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南方+记者 祁雷 汪棹桴

通讯员 粤政宣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叶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