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支越秀“林长小队”动起来,打造超1300个社区公共楼道景观

南方+

今年以来,越秀区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聚焦社区楼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创新推出少先队林长小队“绿美楼道改造小小设计师”主题研学活动,创新与“大思政课、三绿并举、校地合作”的“三个结合”,为“绿美社区”全民绿化行动按下“启动键”,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该活动共发动全区3万名少先队员组建近2000支“林长小队”,联动全区72所中小学及105名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完成1920个楼道生态改造点位,打造超1300个社区公共楼道景观,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丰富“学在越秀”新内涵

在“绿美楼道改造小小设计师”活动中,越秀培育“小侦探”之眼,引导学生化身敏锐的“环境小侦探”,系统记录楼道杂物堆积、采光不足、墙面斑驳等问题。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少先队员们遵循“发现—设计—改造”的完整闭环,学习绘制设计图、制定因地制宜的改造方案,并亲手实践绿化美化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将“楼道是家的延伸,绿意是美的启蒙”的理念植入队员们心中。同时,越秀少工委推行“全链条”育人。活动在鼓励队员以手绘日志等形式创编《绿美楼道立体书》的同时,依托南方+越秀频道开设“越秀林长小队研学”专栏,通过“绿叶勋章闯关赛”“绿韵社区传万家”等趣味闯关任务,动态展示从景观设计到绿植养护的全过程,让每一份“微设计”的巧思与“微改造”的成果都被看见、被传递,形成“过程可追溯、成长可视化”的全链条育人档案。

在汇聚“校家社”合力方面,立足家庭、学校、社会,建立“小手拉大手”协作链。家庭端引导家长与队员共同种植薄荷、罗勒等可食用植物,以绿色理念提升家的“温度”。学校端开设生态思政课与科普实践课,指导队员学习节能滴灌系统等理论知识。社会端广泛动员社区商户,如发动咖啡店捐赠咖啡渣作为有机肥料,联动党、团、队志愿服务队深度参与。

“三绿并举”展现“绿美越秀”新风采

全区72所学校依托红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建筑等在地文化符号,结合第五立面改造提升,设计“小而美”的生态装置,在方寸间演绎“老城新韵”,用童趣创意实现从校园角落到巷道围墙、从天台药圃到社区广场的绿意“全覆盖”。如八一实验学校晨旭小队改造社区脏乱小院、真光学校焕新林长小队在大德路居民楼顶打造墙绘绿植综合体、中星小学护绿小队通过彩虹楼梯贴与窗台盆栽活化住宅楼道、朝天小学天耀小队在惠吉西路街巷布置窗台景观,等等。

把“变废为宝、植绿焕新”的做法贯穿始终,形成前后对比强烈的反差美感,培育队员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农林下路小学“闪闪星”林长小队利用塑料瓶和废纸盒制作风铃与植物容器;大南路小学三(2)绿野先锋队创新花盆装饰工艺,结合彩绘打造精美立体景观;中山三路小学追梦小队通过“废瓶生花”活动,科学开孔培土改造楼道杂物角,等等。机制护绿。联动东山街创设首批“YUE秀先锋岗”社区绿地养护项目,“林长小队”少先队员代表分享了社区公共绿地养护计划,展现“城市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各学校少先队均因地制宜,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管护机制,让绿美行动扎根日常。如中山三路小学追梦小队成立“护花小卫士巡逻队”定期维护、旧部前小学青苗小队编制薄荷养护日记、执信南路小学森麟小队制作花盆铭牌。

“校地合作”诠释“品质越秀”新味道

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合作,百余名风景园林、园林、林学等专业的突击队员受聘为活动首批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不仅系统传授耐阴植物品种选择等原理,更“手把手”指导队员学习绘制设计图纸等实操技能,将高校“智库”优势深度融入楼道“微改造”实践。

在美学“扮靓”街区方面,校外辅导员会同少先队员,通过实地勘测、居民访谈与微环境分析,根据不同的街区和楼道的空间结构与光照条件,“量身定制”景观美学方案。重点引入岭南文化元素,带领队员体验植物拓印技艺、学习制作非遗岭南压花画、装饰美化楼道墙面。场景“具象”理念。高校和少先队立足生活场景创设“行走的生态文明课堂”,推动生态理念转化为具象实践。如越秀区少年宫趣味科学实验班打造小药圃,组织队员种植薄荷、藿香等中草药,在培育过程中深化植物认知;文德路小学忠德中队阳光追梦林长小队实施大塘街金鱼塘广场改造工程,系统完成场地测绘、土壤改良、方案设计及苗木采购工作,建成兼具可食作物栽培与中草药科普功能的实践园区。

南方+记者 马艺天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