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9月9日,法国政坛风云突变,前总理贝鲁递交辞呈后不到半日,马克龙“闪电式”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勒科尔尼为新总理,这已是马克龙任内第7位、第二任期第5位总理。
马克龙第二任期总理频换,暴露出法国政坛诸多问题,其民调支持率创新低,民众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国内经济不振、社会改革引发不满,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争夺选民,进一步激化矛盾。
多位国际问题专家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法国政坛不稳不仅将影响其在欧盟及欧美谈判中的地位,削弱其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能力,还可能对欧元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欧洲政治碎片化趋势加剧,甚至动摇欧洲一体化进程。
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担任法国总理
马克龙“闪电式”任命的新总理是谁?
9月9日,在法国前总理贝鲁正式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后不到半日,马克龙便“闪电式”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勒科尔尼接替,与其曾饱受诟病的“犹豫拖延”的政治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至此,勒科尔尼成为马克龙任内的第7位总理,也是自2022年马克龙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的第5位总理。
2024年7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新华社发
现年39岁的勒科尔尼来自诺曼底,曾是参议员,自2017年以来在马克龙政府中屡屡担任要职,曾任法国国防部长。近期正在欧洲进行学术调研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向南都记者介绍,勒科尔尼一直以来被视作马克龙忠实的追随者。在政治动荡期,忠诚度成为马克龙选择总理的关键考量。
据了解,马克龙于2017年5月就职总统,一个月后,勒科尔尼就进入内阁至今。他也是马克龙两届总统任期中唯一一位“幸存”的部长。
2022年5月,勒科尔尼开始担任国防部长,他在一年内就推动了一项新的国防预算法,不仅提高了军费,还协调了军队高层、情报系统、武器制造商和国防采购局。勒科尔尼行事低调谨慎,也极少在媒体上谈论家庭生活。
赵永升分析,马克龙第二任期更注重对外政策,需要执行力强的总理来实施其战略和思考,而非创新能力强的领导者,而勒科尔尼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此外,赵永升认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法国需加强国防准备,勒科尔尼在国防领域有经验,符合法国当前国防需求,也体现了马克龙对地缘政治战略的需求。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可强化法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力,并确保国防政策的连续性。
贝鲁为何“主动”要求举行信任投票?
9月8日下午,法国前总理贝鲁在国民议会发表关于法国公共债务情况的政策演说,并就此向国民议会寻求信任投票,最终获194票支持、364票反对,未能通过信任投票。贝鲁成为马克龙总统任期内下台的第六位总理,也是法国一年多以来第三位辞职的总理。
9月8日,时任法国总理贝鲁在位于巴黎的国民议会内发表演讲。新华社发
赵永升表示,法国国民议会中的信任投票是法国国民议会中政府合法性保障及议会监督政府的重要机制。国民议会投票决定是否信任政府,若信任,政府继续推进相关事务;若不信任,政府就可能被迫辞职。
今年7月,贝鲁公布了法国2026年预算计划。该计划的重要目标是削减438亿欧元的财政支出,包括削减两个公共假日,医保支出增幅减半等。
但该预算遭到法国反对党派的批评,由于执政党联盟在国民议会中的席位不占优,因此该预算计划很难获得超过半数议员的支持。
8月25日,贝鲁突然要求国民议会对其政府进行信任投票,其目的是避免政府倒台,希望议员就国家财政形势的严重性达成共识,给予政府信任。如果政府能够在信任投票中过关,将就预算草案中的具体措施进行进一步讨论。
赵永升表示,贝鲁此次是主动提出信任投票,他把信任投票和预算案捆绑在一起,想放手一搏。一方面体现他对削减财政支出的决心,一方面反映了贝鲁这位七十多岁“中间派”政客的顽固。
有国际舆论认为,贝鲁政府下台表明法国再次陷入“政治瘫痪”。有分析甚至认为,法国正面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
总理频换马克龙政府怎么了?
在马克龙第二任期的2024年1月,法国第二位女总理博尔内宣布辞职;2024年7月,法国最年轻的总理阿塔尔宣布辞职;2024年12月,法国最年长的总理巴尼耶宣布辞职;今年9月,才就任总理9个多月的贝鲁也宣布辞职。
法国总理频换人暴露出法国政坛的诸多问题。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向南都记者分析,内阁和政府在马克龙手中变成“易耗品”的原因在于,马克龙政府在社会和经济改革等方面频频受到民众反对和阻碍,甚至招致民怨、民意沸腾后,为强行推进有关政策,只能通过频繁换人来应对挑战和危机,以此延续政策和自身政治生命。虽政策可能获得推进但也一定程度不断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支持率持续走低。
9月10日,在法国巴黎总理府,法国卸任总理贝鲁(右)与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出席交接仪式。新华社发
近期多项民调显示,仅有约15%的法国受访者对马克龙执政有信心,创马克龙第一任期以来新低,约64%的受访者要求马克龙辞职,创下新高。
此外,马克龙在宣布新总理的人选后,法国民众随即举行了一系列抗议或示威活动。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9月9日发布提醒称,9月10日的“封锁法国”运动预计将严重影响全法特别是巴黎地区的公共交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预计全法将部署8万名警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暴力活动。18日,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内的部分行业也将举行罢工和示威,巴黎主要机场预计将有四分之一的航班被取消。
丁纯认为,马克龙第二任期内民调支持率越来越低展现了法国国内的“内忧外患”。首先法国国内经济持续不振,社会问题累积。包括此前马克龙政府想要施行的诸如养老金等社会改革,动了老百姓的“奶酪”,引发法国如“黄马甲运动”等抗议活动。
“此外,俄乌冲突后,马克龙坚持‘政治正确’,全力援助乌克兰抗俄,引发国内极右翼等批评,国内经济本就不好,公共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高,且国民议会不同意相关方案。”丁纯分析,“法国极左翼梅朗雄、极右翼勒庞等势力也在不断争夺选民,进一步激化民众不满。”
法国政局动荡如何影响整个欧洲?
19世纪杰出的外交家梅特涅曾说:“法国一打喷嚏,欧洲就感冒。”足见法国在欧洲整个欧洲的影响力。
丁纯认为,法国政坛不稳、民意支持率低,会影响法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削弱其在欧盟的领导力以及欧美谈判中的地位,马克龙的话语权也走弱,这也将对欧盟和整个欧洲产生较多负面影响。“此前,马克龙一直是欧洲战略自主的主要倡导者,其情势的走弱无疑会影响法国在欧洲内部的影响力,也会对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追求产生影响。”
9月10日,在法国巴黎总理府,法国卸任总理贝鲁(右)与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出席交接仪式。
此外有舆论指出,法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内部的政治不稳定显然会对自身的经济、社会乃至外交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这毫无疑问也会对整个欧洲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比如,如果法国的经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法国就可能会继续面临高通胀、高负债的局面,整体会给欧元区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
赵永升也向南都记者分析,“法国政坛变动对欧洲政坛和世界政坛有‘倍数效应’,未来法国内阁可能出现更多变动,不再像原来那样稳定。传统政党若不进行改革,将被加速抛弃,这一趋势不仅影响欧洲,也对全球政治产生信号作用。因此欧洲各国需进行改革,更多考虑选民利益,提升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否则将面临政府更迭和政治动荡。”
此外,极右翼民粹力量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多国政坛崛起,欧洲政治碎片化趋势加剧。分析人士指出,若极右翼民粹力量继续扩张,可能导致欧盟决策机制陷入僵局,动摇欧洲一体化进程。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苓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