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费“去零取整”,倾听民意不可“能省则省”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默 达

自来水费连续多个月都是49.93元,究竟是巧合所致还是规则使然?9月9日,江西上饶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市民反映和网友共同关心的水费问题作出回应,称因供水行业采取“去零取整”的通用计费方式,如用户月用水量相对稳定,会出现月水费金额相同的情况。

49.93元看起来有零有整,为何会是“去零取整”后的结果?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答案是不多也不少。取整的对象是实际用水量,比如本月用了19.7吨水,0.7的余数不会四舍五入,而是统一计算到下月的用水量中,本月只计19吨,下月则从0.7吨开始统计,若下月总量还有余数,则以此类推记到下下个月去。根据当地的水价计算,49.93元=19×2.47+3,其中2.47元是水费加污水处理费等综合计算后一吨水的价格,而3元则是代收的垃圾处理费。计算的公式中还有别的参数,“去零取整”的做法也只是行业内了解,许多居民平时关注水费价格不多,感到不理解是很正常的。

水、电、天然气等是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更是无法规避的一笔开销。维持其价格相对稳定,确保其计费公开透明,关乎民生幸福。从自来水公司的角度来看,“去零取整”将余数放在了下个月收缴,用户并未因此吃亏,系统运作更加方便,且契合了当下智能水表无需抄表、自动计费结算的特点,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确实很充分。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尽如此,比如房东将房间出租给不同的租客,前一个月的租户用水留下的零头,却要后来的租客买单。总之,收费绝不只是自来水公司的事情,尽到告知的义务十分重要,更要考虑到居民的使用习惯。

4月8日傍晚,停了一天的水后,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的吖姐家的水龙头终于缓慢地流出了少量的自来水。

此次争议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当市民看到齐整的账单,怀疑水费收缴“有猫腻”时,自来水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未详细解释,而是直接表示“投诉属诬告,已由公安机关立案”,这样的表述显然激怒了不少网友。市民合理投诉、通过12345或是媒体等途径进行监督,是其正当权利,尽管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已传播到网络上,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怎能对其胡乱扣帽子?而投诉引发激烈讨论,许多网民都表示“从未听说过”,并认真检查自家水表,更有部分人并不了解实情,但也在话题评论区吐槽“水费乱收”“换水表后读数异常”,证明该市民的体验并非个例,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许多舆情事件之所以会迅速升级,并不是双方的矛盾有多么尖锐,完全是因为没有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没有提供换位思考的解释,导致问题被压制,被“抹零”,小问题拖成了大毛病。在水费这件小事上,所谓“行业规则”完全可以写在缴费单上、APP里;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大可温和些,别动不动拿“诬告”吓唬人。

编辑 胡冰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