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鼓励他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强调要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次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再次体现了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重视。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在教育强省建设上也理应走在前、作示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聚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广东教育事业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以教育之强支撑广东发展由大向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从始终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铿锵之言的黄大年,到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再到不仅一辈子做教师,还坚持“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放眼神州大地,一批批优秀教师孜孜以求,展现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便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好老师”“引路人”“大先生”。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新时代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奋斗在立德树人第一线,必须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始终心系家国,始终关爱学生,始终三省吾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必须涵养扎实学识素养,夯实专业基础、紧跟学术前沿,崇尚知行合一、突出实践导向,把握育人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能力、育人水平。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必须保持定力、厚植情怀,正确看待“苦与乐”,正确处理“义与利”,正确审视“得与失”,正确掌握“严与宽”,更好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广大教师默默无闻、呕心沥血,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向未来,持续打造“大国良师”,必须努力写好“惠师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熟悉教育,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加大各级各类教师收入、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力度,让广大教师没有后顾之忧,潜心教书育人。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教师队伍建设焕发新气象,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傅倩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