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余名青年师生奔赴基层,为广外“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今年暑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下称“广外”)围绕“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组织4000余名青年师生精准结对21个地市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在技术服务、文化引领、教育赋能等方面开展青年突击队行动。

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学校新增“双百行动”服务地清远清新区,在当地设置“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工作站,组织动员各实践队伍发挥多语种、国际化的特色开展服务。此外,经过三年实践,广外已有超百个项目获得“挑战杯”“国创赛”等高水平竞赛奖项,多个队伍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省级“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品牌项目、典型案例等荣誉,实现了产学研充分结合。

经学校筛选,广外36支突击队在南方+客户端展现风采,快来为他们点赞吧!

你支持哪支队伍?(可多选) 1.“寻迹”实践团 2.“益心向阳”实践团 3.“碉梦筑侨”实践团 4.“斫茗云征”实践团 5.“荔月同乡”实践团 6.“乡渔远航”实践团 7.“云述义教”实践团 8.“壶语潮声”实践团 9.“红色金融”调研团 10.“反诈清锋”实践团 11.“西遇乡途”实践团 12.“清谷溯梦”突击队 13.“语溯千年”实践团 14.“且听风茗”实践队 15.“瑶韵绵绵”突击队 16.“夏乡队”实践团 17.“瑶英音韵”实践团 18.“墨韵童心”实践团 19.“越瓦拾遗”实践团 20.“青苗”实践团 21.“意路繁花”实践团 22.“灯塔引航”行动队 23.“青衿致远”实践团 24.“大手拉小手”实践队 25.“黎响”科技服务实践团 26.“阳光筑梦 心理护航”实践团 27.“少年先锋队”实践团 28.“红苗助长”实践团 29.“译乡人”实践团 30.“创艺设计”突击队 31.“九星揽月”实践团 32.“数韵扶光Luminary”队 33.“一江两岸”实践团 34.“一路童行”突击队 35.“智绣瑶乡”突击队 36.“狮醒山塘”突击队 提交


经济贸易学院

1.“寻迹”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寻迹”实践团由广外经济贸易学院于2022年牵头成立,以电商助农为核心,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寻迹实践团赴湛江市徐闻县开展菠罗产业链调研,走访菠萝种植基地、牛哥驿站及食品加工厂,开展“直播+品牌+农产”主题助农活动。直播总时长达4小时,吸引千余人次观看,点赞量突破20万;同步搭建“寻迹好物”社群平台,累计销售西瓜凤梨480余斤,助农增收3000余元。

活动形成2份访谈报告、2份调研信息、10G影像素材等成果。

2.“益心向阳”实践团

2025年暑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益心向阳”实践团于河源新江街道开展银发经济实践活动。

团队开展问卷调研、入户访谈,完成近120场面对面访谈,梳理出适老化改造需求、文化活动供给不足等核心痛点,在公园设点开展摊宣,用连环画传单、可视化易拉宝等方式普及银发服务知识。此外,举办“银发新江”适老服务宣讲会,融合养生相声、养生知识、适老产品实操教学等环节。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3.“碉梦筑侨”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碉梦筑侨”实践团前往开平市塘口镇,围绕“侨乡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传播创新研究”主题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团开展碉楼历史及红色故事的挖掘与内容共创,形成多项成果:完成5篇深度采访稿;面向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开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录制专题视频;推出“黄金做贼”“万元救国公债”讲解视频;设计多个趣味科普视频,讲述碉楼建筑中的“历史细节”;产出“中山楼”“适庐”两个原创碉楼IP形象;以第一视角插画叙事再现3则碉楼故事;延展推出明信片与14张艺术海报。

4.“斫茗云征”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斫茗云征”实践团走进清远市石潭镇蒲坑村,以蒲坑茶叶为纽带,助力茶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

团队制作多语种(含方言)茶文化纪录片传播茶文化,并组建直播团队助力当地茶叶销售,直播总时长3小时,单场观看量超千人次,获赞4.8万,两天直播为当地茶产业增收千余元。团队受托规划原蒲坑小学转型为“茶文旅产学研基地”,通过实地调研产出规划方案,涵盖空间设计、运营模式及效益分析等。

商学院

5.“荔月同乡”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荔月同乡”实践团奔赴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荔枝核心产区,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暨“研习南粤”大学生暑期教育实践活动。

团队访谈农户、合作社、企业及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园,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荔枝全产业链的成本、效率与风险,重点研究“荔小吉”借RCEP出海及金融支农创新。本次实践形成了《荔枝深加工企业国际化路径调研报告》、“一颗荔枝的环球旅行”短视频及出口冷链成本测算等成果,团队积极对接学校大创项目、竞赛及地方政府“12221”市场体系。

6.“乡渔远航”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乡渔远航”实践团前往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调研活动。

经调研,实践团总结凝练出了当地的“蓝绿渔业”新发展模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环保理念,探索了以品质优、效率高、生态好为核心的渔业发展模式。

此外,实践团通过自建知识库与大模型结合,构建了特色IP“吴小渔”全场景数字人智能体并赋予其丰富的知识与智能交互能力,使其成为湖光镇数字化旅游向导。

会计学院

7.“云述义教”实践团

2025年7月11日至25日,“云述义教”实践团、“晴耕知行”实践团与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联合主办了为期15天的“穗月同欢・童享一夏”2025年天河区来穗儿童公益夏令营,7月24日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结营仪式暨儿童关爱保护嘉年华。

夏令营涵盖了135个课时以及32种多元体验。团队开展调研,采访来穗儿童及家长、社工等,了解来穗家庭关于儿童成长的需求。

金融学院

8.“壶语潮声”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壶语潮声”实践团前往潮州西塘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揭阳塘埔村以“非遗文化+外语”公益课堂形式助推文化传播与传承,累计参与人数近两百人;同时,原创手拉壶IP形象“壶拉拉”,产出宣传册、书签、便利贴、扇子等十六款原创文创产品近三千份;开展线下摊宣与线上直播,触及人数达到4w+;产出多个大师采访宣传视频与图文,各平台浏览量破万,获得多家官方媒体报道。

9.“红色金融”调研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红色金融调研团”赴汕头、梅州、汕尾三个粤东革命老区,以“红色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在梅州,团队深入蕉岭县,梳理当地红色金融发展脉络,并重点调研蕉岭农商银行三圳支行创新推出的“整村授信”普惠模式。该模式以“贷款秒达”服务,有效扶持了芳心村葡萄园,长潭镇白马村“一粒米”农文旅综合体等特色产业项目。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10.“反诈清锋”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反诈清锋”实践团深入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展开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调研活动。

实践团成员开展反诈摊位宣讲活动,设计反诈情景“名场面”;深入居民商铺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对话,开展诈骗零容忍“排雷计划”;将反诈知识带入课堂,给太平镇的孩子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反诈教育。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制作精美反诈宣传册,受到当地相关部门赞扬,目前已留存当地使用。

11.“西遇乡途”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遇乡途”实践团走访大桥镇各景点,依托“互联网+”理念,借助短视频、数字地图、图文推送等形式,提出“以数字地图为媒介整合农文旅资源”方案。

此外,队伍还开拓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宣传平台,所制作的系列宣传视频、推文以及图文资料在多个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万次。

东南亚学院

12.“清谷溯梦”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谷溯梦”突击队前往清远石潭,利用外语优势打响“蒲坑茶”品牌。

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非遗匠人、茶农进行深度访谈,拍摄传统制茶工艺,凝练出“自然生长—匠作淬炼—科技新生”独特“三生”核心理念,并通过视频展现。

13.“语溯千年”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9名学生组建语溯千年实践团,赴揭阳普宁市流沙西街道赤水村开展实践。

团队拍摄组通过深度采访普宁嵌瓷市级传承人陈伟钦,摄制嵌瓷制作技艺,采集长安里祠堂、果陇村民宅、普宁城隍庙及文化艺术中心等嵌瓷地标建筑影像,摄制嵌瓷文化纪录片及主题微电影。

成员将语言技能应用于嵌瓷文化海外传播,将译制纪录片中文、英文、菲律宾语等多语种版本,拍摄嵌瓷主题微电影。

日语语言文化学院

14.“且听风茗”实践队

“且听风茗”实践队前往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他们走进景泰蓝工作室、古洞村茶园,体验非遗技艺;发挥青年视野优势,拍摄制作短视频、推文,投放社交媒体,获超20万浏览量。

15.“瑶韵绵绵”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瑶韵绵绵”实践团深入阳春市横垌瑶族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团队以非遗活化破题:创编儿童剧《瑶王誕生》,融入当地非遗特色长鼓舞与竹竿舞;开发“语言+生态”双轨课程体系,编撰的瑶语教材被纳入校本選修课;完成百份田野调查,整理盘王节习俗等口述史料12万字。

亚非语言文化学院

16.“夏乡队”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夏乡队”实践团以结对单位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中心小学为基地,开展儿童夏令营活动。

团队以“启智润心 赋能成长”为主题,整合桂头镇地域特色与自身小语种专业优势,设计并实施涵盖文化拓展、体育锻炼、手工创造等板块的系列趣味课程。

此外,团队与桂头镇人民政府、广师大相关团队联合举办“扫黄打非”暨“护苗·绿书签”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与互动活动。

17.“瑶英音韵”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瑶英音韵”实践团前往乳源一六镇开展义教活动。

实践团重视寓教于乐,改编原创诗文与经典歌曲,设计互动式音乐课堂,让孩子在旋律中自然习得英语,并开展双语朗诵训练,通过每日20分钟阅读陪伴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在此基础上,团队融合广外亚非学院特色,为一六镇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外语启蒙课,学习了阿拉伯语、朝鲜语、孟加拉语、印地语的简单问候,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18.“墨韵童心”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墨韵童心”实践团深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村,开展义教与调研两大实践活动。

教学方面,实践团在课程设计中巧妙融合语言训练、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环节,既提升了乡村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老年人普通话使用频率较低的问题,队员们主动上门入户,以亲切拉家常的方式,耐心教老人们说日常基础用语。

19.“越瓦拾遗”实践团

“越瓦拾遗”实践团由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15名学子组成,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原则,开展非遗体验和创意手作活动,开发了瓦当拓印、大吴泥塑、宋韵美食等特色教学材料。

宣传组围绕非遗文化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多角度报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以图文报道、Vlog纪录片、互动推文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调研组走访云浮石材市场、访谈工艺大师,重点研究当代市场环境下云浮石艺产品的需求与创新方向。

区域国别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20.“青苗”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苗”实践团前往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旺岗社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夏令营课程。

实践团围绕“国际视野+综合素质”设计系列多样性课程,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引导儿童感知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艺术审美与健康素养。

21.“意路繁花”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意路繁花”实践团前往湛江廉江茗上茗茶文化旅游区,设计新型研学方案。

实践期间,全员参与了制茶全流程体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当地居民,撰写结合茶园特色的针对性方案。

实践团共产出一部茶园宣传视频、三篇宣传推文。

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

22.“灯塔引航”行动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灯塔引航”行动队前往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开展普法实践活动。

团队制作普法海报、宣传手册、原创IP“茄小律”动画及开设普法课堂。针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团队在民法典公园设摊宣传,在村委会开设“灯塔引航,法伴同行”主题课堂,并在桂头镇农贸综合市场开展“对话问答+抽奖激励”式普法宣传,同步启动线上直播普法,累计获赞超3.2万次。

实践团创新推出“游戏化普法”模式,打造沉浸式“法律集市”,精心设计“法律飞行棋”“安全盲盒”等系列互动游戏,融入防拐骗、防欺凌等关键法律知识;原创设计“小鸭法官”IP形象和一系列衍生文创产品,发放原创教辅材料150余份,计产出7条原创Vlog,活动精准覆盖超500名儿童,累计开展30余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英语教育学院

23.“青衿致远”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衿致远”实践团深入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立足三坑镇区域特色与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出研学线路,助力打造三坑镇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实践团先后实地走访了包括文化遗迹、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养殖产业及文旅休闲设施等多类型研学资源点,并与各资源点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地区产业结构、研学潜力及发展难点,为后续系统性路线规划打下详实基础。

24.“大手拉小手”实践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手拉小手”实践队深入江门市新会区南宁社区,开展“三下乡”综合服务项目,涵盖义教、助老志愿与调研三大板块。

义教课程包括趣味英语、美育、科学实验;助老志愿服务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智能手机教学及心理陪伴;调研以“养老文化”和“养老现状和需求”为核心,通过访谈社区居民、入户调研、街上随机采访、电话访谈等形式,访谈了32位居民,获取一手资料。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5.“黎响”科技服务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黎响”科技服务实践团深入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以智能技术和数字创意赋能乡村文化IP打造。

团队深入乡镇加油站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加油站安全管理痛点,进行加油站智能安全监管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拍摄15条主题短视频,覆盖木偶戏公益音乐会、东江晨雾、艾粄制作等场景,全网播放量超5万次;设计“黎咀猫头狮”数字形象IP及豆包智能体,推动百年非遗迈向数字传播新赛道。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6.“阳光筑梦 心理护航”实践团

2025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阳光筑梦 心理护航”突击队奔赴韶关乳源桂头镇,以“乳源心光——为成长点亮一盏灯”为主题开展实践。

在桂头镇文化站,团队开展4节心理课堂,从自我认知延伸至情绪管理,助力孩子突破自我、勇敢登台表达;同时深入街巷、社工站与留守家庭,以3天座谈、家访、问卷,发现监护困境等问题,为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困境提供数据支撑;在民法典公园举办趣味心理运动会,线上直播吸引近千人次观看、获得超2.3万点赞。

27.“少年先锋队”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少年先锋队”实践团成奔赴清远市清新区,锚定1所少年宫、3个社区开展实践。

围绕认知自我、情绪管理、社交沟通等主题,团队为50余名小学生开设趣味心理课程,如“情绪盲盒”“优点大爆炸”等,并开办家长亲子日活动,拉近亲子关系。

高级翻译学院

28.“红苗助长”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红苗助长”实践团深入英德市英红镇,展开“织就历史记忆之锦,照亮未来梦想之光”公益课堂活动。

团队开展英红小小史学家项目,开展历史系列公益课程。此外,实践团还提供艺术与科学相关的课程;发掘并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与校内“科学”学科链接,展开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趣味拓展,帮助孩子们培养科学思维。

29.“译乡人”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乡人”实践团9名成员在广州白云区荷塘月色社区开启为期一周的“趣味语言进课堂”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团以“语言进课堂”为主线,在辅导暑期作业的同时,把语言知识、历史故事与心理辅导融合,开设英语课堂;开设英语配音体验,带领孩子们为《头脑特工队》片段配音,学会用英语说出“喜怒哀乐”。

同时,实践团摄制系列宣传片,发布推文多篇。

艺术学院

30.“创艺设计”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艺设计突击队聚焦“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主题,深入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创作出具有禾云地域特色的文化IP形象——“禾鸣狮”(灵感源于集背鸡公狮)、“禾小竹”(灵感源于沙河鸟笼)、“禾小吞”(灵感源于禾云云吞),并设计配套的衍生动作,进行传播推广。

数学与统计学院

31.“九星揽月”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九星揽月”实践团分设五个小组前往惠州开展“山海同心”项目。

实践团在惠州大亚湾区外语实验学校和晴隆第三中学举办“山海同心,飞鸽传书”书信交流活动。在贵州晴隆,播放霞涌文化宣传片,分发信纸信封供同学们书写。在惠州,36名高一学生参与到文化宣讲、知识竞答和书信互动等活动中。

此外,实践团在惠州社区举办文化节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团队设四个互动摊位,即 “山海遥韵,黔音如海”“美食连连看”“山海黔湾・拼图寻踪”“山海知问录”,寓教于乐,让晴隆文化可观、可听、可品、可感。

同时,实践团关注两地文化交流传播与保育,收集 57 份问卷,形成初步调研成果。

32.“数韵扶光Luminary”队

2025年7月13日至20日,广外“数韵扶光Luminary”队赴广东肇庆德庆县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队员结合史料与实地考察,撰写德庆文旅攻略;解析德庆学宫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制作中英双语导览。团队在德庆街道开展义教助学活动,包含几何拼图、数字猜谜等学习游戏。

此外,团队在金桔种植基地直播育苗技巧,讲解养护等知识,直播获3.3万点赞。

校团委

33.“一江两岸”实践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江两岸”实践团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发展课题,深入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开展实践活动。

在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实践分队实地走访秦皇山革命根据地。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分队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设计红七军主题大富翁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实践团已为两地量身规划五条红色研学路线,制作多条文旅推广视频;同时还与多所学校达成合作,为小小讲解员培训的常态化开展筑牢基础。

34.“一路童行”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路童行”突击队前往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推出“4+1+N”课程体系,提供教育服务。

团队成员立足当地乡村儿童教育实际需求,聚焦“防性侵、防犯罪、防欺凌”三大核心主题,开设儿童安全教育成长系列课程,累计覆盖200余名乡村儿童。

35.“智绣瑶乡”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智绣瑶乡”突击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为核心持续攻坚,共走访500余名绣娘,与22位非遗传承人合作,收集影像和素材,建成全国首个瑶绣纹样IP库及AI设计系统,获得了21项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团队共设计658款时尚文创,帮扶工坊年产服饰1.09万套、其他文创4.83万件。项目直接带动400余名、间接带动1200余名绣娘增收,并拉动瑶医药、旅游等相关产业。团队发挥广外多语种优势,联合25所境外孔子学院推广瑶绣文化,吸引16国人士参与,产品亮相非遗品牌大会、深圳文博会等国际展会,畅销国内外。

团队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共建,开展瑶绣培训74期,覆盖学员1.2万余人。

36.“狮醒山塘”突击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狮醒山塘”实践团深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打造文化IP体系,涵盖IP形象、AR文创及表情包合辑,为醒狮文化注入新活力;与百利金农科、杰威腊味等本土企业合作,设计醒狮元素农产品包装。团队走进山塘镇三所小学开展醒狮创意涂色比赛,覆盖近2000名学生;举办线下快闪体验与线上直播推广活动,累计吸引450余人次参与。

目前,团队与两家地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计了2款产品包装、2个IP形象、8个表情包、2款AR文创。

南方+记者 陈伊纯 实习生 陈浩文

通讯员 杨欣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