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力量点赞!广外艺157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镇村一线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今年暑期,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下称“广外艺”)组建157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全广东省21个地市、100多个镇村开展社会实践。

经过筛选推荐,该校40支突击队的实践成果在南方+客户端上进行展示。一起来看看广外艺学子的风采,为他们的青春力量点赞吧!

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40支优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可多选) 1.“助学筑梦”突击队 2.薪火突击队 3.“Dreamer”突击队 4.“文青传薪火”突击队 5.拾光者突击队 6.“‘艺’起冲”突击队 7.“‘义’家人”突击队 8.“艺童行”突击队 9.“初心燃梦”突击队 10.“乡链智媒”突击队 11.“渔歌航行”突击队 12.红色印记实践团 13.“同心合艺”突击队 14.“数智潮绘”突击队 15.“爱润童心”突击队 16.“乡约一夏”筑梦突击队 17.“稚育知行”突击队 18.“启铭”突击队 19.“心信向融”突击队 20.信仰突击队 21.“百炼兴乡”突击队 22.“青穗星火”突击队 23.“青耘”突击队 24.“青翼”突击队 25.“踏乡农韵”突击队 26.“‘艺’起寻味”突击队 27.“青·行”突击队 28.“青创影领”突击队 29.“一粒好种子”突击队 30.至诚服务突击队 31.“强墙联手”突击队 32.“美育红心”突击队 33.“艺路生花”突击队 34.“方林”突击队 35.“艺启普法”突击队 36.追光突击队 37.“染采”突击队 38.“赤子之心”突击队 39.微光突击队 40.“戏扬中国”突击队 提交

1.“助学筑梦”突击队

“助学筑梦”突击队前往潮州市湘桥区,走访160余户家庭,摸排资助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建立帮扶清单;回访2户受助优秀毕业生家庭,用励志故事激发学子奋斗动力,推动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同时,突击队构建“政企校”联动机制,与潮州市民生志愿者协会共建长效合作,覆盖5个社区,拓展政策宣传渠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竹板童谣、趣味问答等互动活动,融合潮服、嵌瓷等非遗元素,创作“潮说资助”情景宣传片及“潮小助”系列漫画,用“乡音乡情”推动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2.薪火突击队

薪火实践队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九龙嶂革命老区),开展实地调研、支教支农、文化传播等实践活动。

团队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夏令营,形成教学成果作品集1本,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红绿”资源,拍摄微党团课2部、宣传及创意视频8部,制作客家窑鸡、红军酒酿造技艺纪录片2部,孵化红色文旅IP文创产品1套,设计农副产品特色包装6款。

3.“Dreamer”实践队

“Dreamer”突击队赴湛江市廉江市低山村,开展为期11天的“教以润土,产以兴乡”主题实践。

突击队立足本土红色文化和乡土资源,以“听、剪、唱、画、思”驱动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其间,团队成员还前往学生家庭,交流其成长近况。

此外,突击队聚焦本土特色农业种植,走访调研“金果实”产业情况,同步进行线上直播、短视频宣传等。截至8月14日,平台直播和视频点击量累计约17.9万次。

4.“文青传薪火”突击队

“文青传薪火”突击队走进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出圈”。

突击队运用AI生成动画解析毛衫编织技艺、复原金东溪传说人物,结合全景影像与场景重现,创新非遗的表达方式;组织当地小学生以金东溪传说创编舞台剧,推出原创歌曲及MV、传说人物IP盲盒等系列文创产品;形成线上直播、采访对话和现场实操结合的传播模式,在多平台联动推广数字成果与原创内容。

5.拾光者突击队

拾光者突击队赴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开展社会实践,创新推行“老幼代际互助”模式,促进老年群体与儿童携手传承瑶族文化,共同参与剪纸、漆扇制作等非遗活动。

突击队面向老人开展八段锦教学、健康讲座、防诈骗宣传与心理关怀;面向儿童开设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心理健康教育及阳光体育等课程。

此外,团队深入瑶族古村走访非遗传承人与长者,记录瑶族口述历史,保存其非遗基因,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推出“用英语讲述乳源故事”等宣传片,通过视频号、抖音等平台直播,以“非遗+短视频”“非遗+文创”等模式,打造“银发经济IP”,帮助乡村手工艺品转化增值。

6.“‘艺’起冲”突击队

“‘艺’起冲”突击队深入韶关市翁源县珠江源茶业基地开展实践。团队挖掘翁源茶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获奖到现今“种植+加工+研学+文旅”的发展历程,并策划系列短视频,呈现杀青、揉捻等工艺;手绘民宿门牌及设计茶园打卡标识,以提升场景吸引力、强化品牌视觉形象;升级凡科小程序,整合采茶体验、制茶研学及民宿预订功能。团队实践成果直接服务当地200余户茶农,助力茶企年接待中小学研学超20所。目前,团队与当地茶企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计划开发节气主题内容、设计茶文创产品。

7.“‘义’家人”突击队

“‘义’家人”突击队赴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开设了12门特色课程,惠及塘口中学学生960人;针对当地特色黄皮果产品设计原创IP形象“金果丫”和“黄萌萌”,同时设计黄皮礼盒包装和黄皮凉果礼盒包装2款;拍摄怡景庄园宣传片1部;实地勘察文旅资源,深入调研红色文化、特色产业与非遗传承,设计出2条研学路线。

8.“艺童行”突击队

“艺童行”突击队前往肇庆市四会市下茆镇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当地百香果园、火龙果田、凤梨种植地,跟随果农学习水果种植全流程,同时用镜头记录乡村风貌与农业生产过程,通过直播带货推介特色农产品,讲述果农故事,助力当地水果突破地域限制,拓展销售渠道。

9.“初心燃梦”突击队

“初心燃梦”突击队赴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开展社会实践。在“探秘双峰寨·传承红色魂”主题活动中,突击队集体诵读红色经典,通过走访革命后代、研习方言史料,与当地联合创排沉浸式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信仰之光》,并配套开展红歌传唱、经典音乐分享等系列活动。

10.“乡链智媒”突击队

“乡链智媒”突击队发挥演艺专业优势,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乡村实践。

线上,突击队自主创作资助政策与反诈主题宣传作品,推出《助学贷款圆梦记》纪实短片、助贷主题歌曲及反诈情景短剧。线下,突击队前往广州市增城区樟洞坑村,拍摄荔枝产业纪实片;在佛山市高明区的稻田创作原创音乐MV、开展即兴编舞;赴揭阳市惠来县华清村等地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用方言解读“奖助贷免勤”政策,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

11.“渔歌航行”突击队

“渔歌航行”突击队赴湛江市特呈岛开展实践。突击队实地调研了当地冼太庙、陈氏宗祠等6处红色教育基地,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史料2万余字,创作原创歌曲1首,并建立数字化保护档案,推动红色资源活化利用。

为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团队策划举办了“海岛音乐会”,吸引800余名村民游客现场参与,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3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同步开设少儿音乐课堂,教授渔歌演唱与音乐基础知识,覆盖32名海岛儿童,培育了20名“小小文化传承人”。

12.红色印记实践团

红色印记实践团奔赴湛江市廉江市,为吉水镇江头村、新村仔、菜仔埌定制320.5平方米的主题墙绘,将“小手牵大手”“共绘青春梦”“果香传乡情”等元素与江头村番石榴、荔枝、稻田、九州江、养鱼业等地标融合。此外,团队深入廉江市石岭镇,聚焦同安堂养生茶、莫球簕古粽和簕塘铁器三大非遗,通过线上调研、实地采访、方案研讨与设计和落地实施的过程,帮助非遗保护与文化创新。

13.“同心合艺”突击队

“同心合艺”突击队深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突击队将环境舞蹈与政策宣传融合,参与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省文联主办的“千年瑶舞行”活动,帮助“百千万工程”瑶族主题环境舞蹈展演。同时,团队在村寨设立多个政策咨询点,深入30余户家庭,发放宣传手册百余份,面对面为居民和游客解读“奖助贷免勤”政策。

14.“数智潮绘”突击队

“数智潮绘”突击队赴汕头市潮阳区河溪社区开展暑期实践。突击队以“玉学琢梦绘潮阳,数智艺术筑辉煌”为主题,融合河溪风貌与潮汕“厝角头”元素,运用夜光丙烯创新绘制138平方米国潮党建主题墙绘;运用AI技术设计开发六项河溪特色农产品专属文创;精心制作葡萄园宣传片并创新开展“阳光玫瑰”葡萄预售直播。此外,团队还策划组织了“少年儿童心向党”公益课堂,主题融合安全教育、科技体验与玉文化鉴赏。

15.“爱润童心”突击队

“爱润童心”突击队前往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街道开展教职工4-6岁子女暑期托管服务。突击队研发了10门特色课程,以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兴趣。活动期间,超30名幼儿平均出勤率达97%,社交主动性测评得分提高42%。

16.“乡约一夏”筑梦突击队

“乡约一夏”筑梦突击队赴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龙脊村,围绕当地教育需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在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中,团队覆盖乡镇周边52户家庭,发放96份政策手册、开展17场专项答疑,帮助12组家庭明确教育支持路径。非遗拓染活动面向57名幼儿,采集植物素材200余份,指导完成作品54件,92%以上幼儿掌握独立操作技能。此外,团队借助图书馆公益兴趣班,为76名混龄儿童提供培育服务,策划实施10场主题活动,推动馆藏借阅量提升46%。

17.“稚育知行”突击队

“稚育知行”突击队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沙涌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美育+”公益课堂。团队面向当地25名学生开设了22课时的课程,引导创作作品150份,形成5份成长案例与教学观察日志。

18.“启铭”突击队

“启铭”突击队赴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开展富硒农产品推广、产业调研与支教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突击队完成产业调研问卷200份,提出的“电商+合作社”及线上直播销售模式获当地农业部门采纳,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宣传方面,突击队成员拍摄短视频9条,总浏览量超3万次,其中转场视频播放量达1.5万次,访谈视频播放量近4700次,有效提升地方产业关注度。此外,突击队开展的支教服务覆盖38名学生,开设9门课程,涵盖安全教育、信息技术等内容,学生防溺水知识知晓率由60%提升至90%,摄影、PPT、Kitten、Python等实操课程掌握率达100%,学生均能独立完成作品。

19.“心信向融”突击队

“心信向融”突击队赴湛江市廉江市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当地爱心商店,深入了解“以买代捐”模式在支持特殊人群发展与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积极作用;前往廉江市青年之家,共同研讨“七朵金花”产业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此外,团队实地调研当地文旅与历史景点,运用AIGC技术辅助设计8个独具特色的IP形象,推出明信片、美食盲盒等文创产品,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20.信仰突击队

信仰突击队赴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开展“‘人工智能+’突击行动——‘镜’彩支教赋能乡村”项目。团队在当地红光小学为30名学生开设系统化的摄影课程,指导其实地拍摄红树林、蚝情馆等特色场景,提升其美育素养;累计制作发布短视频15条、公众号推文27篇、新闻稿23篇,并拍摄支教纪录片、蚝农日常片、红色宣传片等5部主题影片。此外,团队联合金质蚝业开展3场助农直播,总观看量超3500人次,促成销售额逾千元,帮助拓宽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

21.“百炼兴乡”突击队

“百炼兴乡”突击队走进清远市铜溪村,围绕清远麻鸡、中华蜂蜂蜜、小耳朵黑山羊三大特产,开展为期14天的调研。

队员们追踪中华蜂活动规律、采集蜂蜜产业的一手数据;调研黑山羊养殖实况,收集产业关键信息;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远麻鸡为重点,深入村内最大养殖场,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详实记录养殖数据。最终,团队结合调研所得数据与市场反馈,优化线上销售平台功能与运营模式,帮助清远麻鸡线上销售额突破8000元,带动养殖户增收5200元。

22.“青穗星火”突击队

“青穗星火”突击队暑期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在从化区文化馆、江埔街、温泉镇等地开展“数字+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团队运用三维扫描技术,为水族舞五大核心道具建立1:1数字孪生档案,实现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存,同时利用传统元素,设计IP形象,增强非遗的亲和力,并走访非遗传承人并录制线上微纪录片。

23.“青耘”突击队

“青耘”突击队赴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马克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团队与咸水歌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并在手艺人指导下,参与疍家糕的制作,完成疍家糕制作全过程的可视化记录。目前,团队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撰写了2篇实践报告,发布新闻稿及推文10余篇,梳理当地非遗发展现状,提出了涵盖社区参与、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方向的20条可行性建议。

24.“青翼”突击队

“青翼”突击队赴汕尾市陆丰市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在产业振兴方面,团队开发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科普内容,打造特产创意IP及周边文创,并借助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拓宽其销路。在红色育人领域,团队深挖陆丰红色资源,开发“沉浸式红色主题剧本杀”,并协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团队还打造了包含食品安全、心理关爱、防溺水等主题的课程体系,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特色夏令营辅导。

25.“踏乡农韵”突击队

“踏乡农韵”突击队前往江门市鹤山市双合镇开展暑期实践。突击队聚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鹤山粉葛”,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其生长数据,经过百余次实验,成功研发出葛根曲奇、葛根能量棒等9款深加工产品。

其中,葛根曲奇膳食纤维含量超6%,每千克葛根曲奇中葛根素含量超200毫克,甜度则降低了30%,突破了粉葛高糖、难加工的技术瓶颈,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向健康食品产业链升级。

同时,团队联动双合牛屎饼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拆解传统工艺流程、量化关键参数,将粉葛元素融入非遗,赋予传统技艺新的活力。

26.“‘艺’起寻味”突击队

“‘艺’起寻味”突击队赴湛江市廉江市吉水镇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惠民助力振兴”主题实践,聚焦产业振兴与国家资助政策宣传。

在产业赋能方面,突击队创作了系列美食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万次,同时前往吉品贸易、健机食品等本土企业,通过访谈与直播探索品牌建设与文化叙事的发展路径。

在政策宣传方面,突击队深入4个村委会、走访12户家庭,联合集镇设点宣讲并开展线上直播,覆盖近千人次。

27.“青·行”突击队

“青·行”突击队前往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开展“新媒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实践。

突击队利用抖音、视频号与淘宝等平台,在当地百香果园开展直播带货,单场抖音销售额突破3.7万元;举办“大学生抓鸡直播PK赛”,实现21.49万次曝光;身着汉服走进百年骑楼,结合簸箕炊、安铺粉等特色美食与古镇文化,开展沉浸式直播,吸引1.3万人次在线观看。

此外,突击队还开展了7个课时的“新农人”培训,线上线下累计覆盖8721人次。

28.“青创影领”突击队

“青创影领”突击队前往东莞市寮步镇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共拍摄AI微短剧2部,为当地横坑古村纸浆艺术设计AI动漫形象并制作科普短视频,同时融合AI技术展现莞香制作与玉石工艺,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向交互体验升级。

团队成员调研了利侨制罐等本地企业,提出“AI培训+电商运营”的发展方案,同时梳理牙香街莞香工艺,通过短视频强化地标产品生态价值传播,促进产业转型。

此外,团队还联合寮步人社分局开展AIGC集训营,培训新阶联社员等32人,涵盖短视频制作等技能。

29.“一粒好种子”突击队

“一粒好种子”突击队联合相关企业与机构在广州市番禺、天河、荔湾三区开展主题为“红色薪火永传承”的系列实践活动。线下,突击队通过文艺汇演、公益拍卖、特色党课、试吃体验等形式,吸引62名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拍卖成交额近2000元,全部用于社区慈善项目,累计服务超300人次;线上,突击队发布系列短视频并开展直播,实现总曝光量超18万次,带动企业产品销售额达33.8万元。

30.至诚服务突击队

至诚服务突击队前往湛江市廉江市簕塘村开展“簕淬红魂——廉江石岭镇革命记忆传承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突击队记录了传统打铁技艺的全流程,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完成两部微纪录片和一部宣传视频的制作。未来,突击队还将继续完成调研报告《淬火与淬炼:廉江簕塘打铁技艺存续的财政悖论与活化路径》。

31.“强墙联手”突击队

“强墙联手”突击队与广东医科大学“心绘动+旗迹”志愿服务队跨界合作,共同前往湛江市霞山区洪屋社区避风塘开展实践。

团队通过走访居民、座谈交流,深入挖掘渔港文化、霞山美食、特色建筑等本土元素,并融入到墙绘创作与文创设计中,完成长达44.8米的“避风塘记忆”主题墙绘。同时,团队开展了3节特色美育课程,累计吸引90名儿童参与;设计霞山特色文创产品5款,制作旅游宣传视频1条、实践活动视频11条,累计播放量超1万次。

32.“美育红心”突击队

“美育红心”突击队在广州市员村街社工服务站开展了为期10天的第十届艺启夏令营。突击队设置美术、音乐、舞蹈等6大特色课堂、22个主题、54节美育课程,重点服务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

在美术课程上,孩子们体验了皮影等9种非遗技艺,进行红色绘画、环保创作等活动;在音乐和舞蹈课程中,他们学习红歌、排练爱国主题舞蹈。其间,突击队成员们还与孩子们共创社区IP“员小启”“员小艺”,并衍生出冰箱贴、贴纸等文创产品554份。结营仪式暨慈善市集吸引了超300人参与,义卖所得全部回流社区帮扶困难家庭。

33.“艺路生花”突击队

“艺路生花”突击队赴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禄村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实践活动。过程中,11名队员共完成35面主题墙绘,总面积近600平方米,涵盖多个主题。同时,突击队开展美育课堂活动,累计6个课时,覆盖当地学生50余人,通过扎染、油纸伞绘画教学、黏土手工制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作品80余件。此外,突击队还通过采访、考察、参与农耕等形式,为当地的贡柑、肉桂、香瓜等特色农产品拍摄了宣传片《禄村农韵录》。

34.“方林”突击队

“方林”突击队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生态村——广州小洲村开展实践。突击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调研了当地村民3468人,专访28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文旅LOGO 8个、明信片6套、小洲村IP形象2个、嫁女饼外包装1套、主题视频6套等文创产品,形成符号基因(镬耳屋、蚝壳屋等)、制度基因(宗族治理、侨乡网络等)、精神基因(醒狮信仰、粤剧习俗、龙舟文化等)的文化基因图谱1套。

此外,突击队还完成了政府、企业、村民、文化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文化、经济、社会三级价值转化以及内生循环和外源动力双向系统运行的活态传承机制调研报告1份,申报软著4项,立项省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形成专著大纲1套等。

35.“艺启普法”突击队

“艺启普法”突击队前往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开展法治主题暑期社会实践。突击队自主开发法治美育课程24节,制作课件20个;开展主题直播21场,累计观看8649人次;创作法治宣传创意视频30个,观看量超3.3万人次;绘制法治主题墙绘约21平方米;设计“五华狮”IP法治主题文创产品7套;走访调研当地老年居民约100人。

36.追光突击队

追光突击队将广府文化传承从广州延伸至贵州,湛江廉江、霞山等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社区校园。

突击队联合詹天佑小学定制分层活动,全年级获赠“非遗思政课程包”;通过古祠研学线上线下服务数十名环卫工人家庭、单亲家庭的儿童,完成作品30余件;创作4条AI微视频让文物“活起来”,总浏览量突破25万。

此外,突击队聚焦特殊群体,回收调研问卷百余份,为视障人士定制陈家祠导赏服务,助力博物馆优化无障碍设施,同时邀请老红军贾献图女儿进课堂,讲述勋章背后的革命故事。

37.“染采”突击队

“染采”突击队赴湛江市霞山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面向40名乡村儿童及5名岑擎村村委工作人员,开展6场非遗植物染美育课程与1场思政课堂。突击队成员们带领孩子们完成扎染、夹染、型染三大类共100余件植物染作品,并举办“非遗植物染美育成果展”集中展示,策划作品义卖活动,40名儿童全程参与,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购置后续创作材料。

此外,突击队实地走访15家非遗店铺、4座博物馆,探访本土染坊与传承人,对话百户村民,梳理植物染技艺在当地落地的可行性路径。

38.“赤子之心”突击队

“赤子之心”突击队在湛江市廉江市青平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窝甫村,突击队参观学习了千年手工造纸技艺;在横坑村,突击队为红橙种植基地设计新包装。此外,突击队还在青平镇文化广场向500余位居民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为30名贫困学子提供了个性化资助指导。

39.微光突击队

微光突击队赴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开展社会实践。突击队拍摄制作了特呈岛文旅宣传片,策划展现红色历史与生态人文的微团课,设计“特呈岛三小只”特色IP形象,以年轻化表达助力文旅品牌升级。

同时,突击队开展了“推普+”系列行动,通过语言调查摸清当地语言生态,将普通话融入趣味课堂,培养当地语言规范意识,并制作推普短视频,增强社会认知。特别的是,突击队还编撰了应急双语手册,兼顾方言保护与旅游安全需求,以促进语言和谐与公共服务提升。

40.“戏扬中国”突击队

“戏扬中国”突击队前往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4村1社区开展暑期实践。突击队联合镇党委座谈共建,同时发放500余份调查问卷,与典型村民进行访谈并走访当地产业。

在此基础上,突击队按各村特色定制行动:在产业村融入种养术语开展“推普+产业”宣讲;为青少年设置语言趣味课堂;走访村支书与老兵梳理宗祠故事、红色事迹,以帮助乡村文化传承;凭借“榕树下的讲堂”项目设置课堂、搭建“推普驿站”,编印《普通话手册》,打造“榕语小先生”IP及5类文创300余份。

南方+记者 谢望海

通讯员 余晓玲 李东升

编辑 童慧 彭奕菲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