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凉皮必看:预防细菌感染,学会3招保安全

海珠健康
+订阅

炎热的天气

来一碗冰凉爽滑的凉皮

本是惬意无比的享受

但这碗看似无害的美食

竟成了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近日,多地接连发生食用凉皮中毒事件:一家三口吃完凉皮后全部送医抢救;更令人痛心的是,还有消费者因食用变质凉皮不幸身亡……

一碗普通的凉皮

为何会变成“索命毒药”?

#01

两大“毒王”藏身凉皮

一号杀手:米酵菌酸

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化学名称,却是凉皮中毒事件的“惯犯”。它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特别偏爱富含淀粉的食物(如凉皮、河粉、米粉)。

恐怖之处在于:即使高温烹煮也杀不死它!更棘手的是,它没有特效解药,中毒后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导致肝损伤、脑损伤,甚至死亡。

二号杀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这种细菌常潜伏在人的皮肤和鼻腔里。如果食品制作人员卫生意识不足,它就会通过手部接触污染食物。

可怕的是:它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同样耐高温,普通烹饪温度根本无法破坏。中毒后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02

为什么凉皮易被细菌感染?

凉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简直就是细菌繁殖的“豪华公寓”!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完美温床”。

许多小商贩的凉皮都是提前制备,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即使重新调味,其中的毒素也不会减少,可谓是“穿肠毒药”。

#03

如何安全享用凉皮?

记住这几点!

✎选购时:

• 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商家。

• 凉皮如有酸味、异味请立即放弃。

• 手感发粘、弹性差的凉皮可能已经变质。

✎储存时:

• 凉皮在室温下放置不要超过2小时。

• 如需保存,请立即冷藏且不要隔夜。

• 即使冷藏,也不宜超过24小时。

✎食用时:

• 尽量选择现做现卖的店铺。

• 添加醋、蒜等调味料有一定抑菌作用,不过别指望靠这完全防中毒。

• 开封后尽量一次性吃完。

一旦发现味道不对,立即停止食用。

#04

中毒了怎么办?

如果食用凉皮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请:

1.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2. 保留食品样本,以便后续检测

3.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饮食史

4. 对同餐者进行医学观察

撰文:梁骏华(营养食安所)

制作:范颖

专业审核:闻剑(营养食安所)

初审:龙遗芳

审核:邱泉

END

来源|转自“广东疾控”公众号

编辑|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