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听!惠州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开讲了

南方+

9月1日,惠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秋季学期拉开帷幕。在这满怀憧憬、奔赴新程的重要时刻,各校书记、校长为广大学子送上“开学第一课”,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唤醒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少学校都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中。有的学校还通过暑期热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激励学生们在突破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有些学校分享钱学森、邓稼先追求科技创新的故事……

这些“开学第一课”的叮嘱与勉励,是中小学生们的“人生必修课”。这之中,哪些话戳中了你,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惠州市第一中学校长陈平肸:

践行“六个学会”,书写精彩人生

开学第一天,惠州市第一中学校长陈平肸以“践行‘六个学会’,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堂意义深远、发人深省的“思政第一课”。

他希望全体师生能做到“六个学会”:

第一,学会安全。同学们要时刻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如同守护最珍贵的宝藏一般,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第二,学会节约。从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铭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第三,学会做人。同学们要明礼诚信,以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四,学会学习。同学们要培养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第五,学会选择。同学们要明辨是非,把握正确的方向,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作出明智而正确的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要慎重对待,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第六,学会思考。同学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偏信,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中不断探索真理,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明:

要像“小妖怪”一样敢于走出自己的“浪浪山”

开学典礼上,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明分别送给三个年级学生一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扎根”,送给高一新生。他说,高中是知识、能力、人格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学生们沉下心来,汲取养分。要扎牢知识的根,主动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扎牢习惯的根,学会时间管理,懂得自律自强;要扎牢品格的根,恪守诚信,学会尊重,懂得感恩。

第二个关键词是“破界”,送给高二学生。他认为,高二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就如同今年暑假的热播电影《浪浪山小妖怪》,高二的每一位同学,都像是站在自己“浪浪山”上的小妖怪,眼前是熟悉的舒适区,远方是充满未知但也充满无限可能的取经之路。

“这条取经之路,就是你们的破界之旅。”范卫明勉励广大学子,要敢于走出自己的“浪浪山”,突破认知的边界,不再满足于标准答案,要像取经人一样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要突破能力的边界,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社会实践,在这些“取经路上的磨砺”中增长本领;更要突破心理的边界,战胜对未知的恐惧,像小妖怪一样,在突破中寻找自我的价值。第三个关键词是“逐梦”,送给冲刺高考的高三学子。

他说,逐梦需要坚定的目标,让梦想成为照亮每一个奋斗日夜的灯塔;逐梦需要顽强的拼搏,用每一次专注和突破为梦想铺路;逐梦还需要平和的心态,用智慧书写无悔青春。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用脚步丈量的旅程。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中部校长廖其法:

学生要立大志、不怕苦,贵在坚持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中部校长廖其法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让历史告诉未来,把使命写进青春”的讲话。

“我们有必要思考清楚:我们该怎样定义自己的青春?”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他向全体学生发出“灵魂提问”,并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立大志,以家国为坐标锚定青春方向。立大志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读书不仅是为个人成长,更是为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要找准奋斗目标,无论是立志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科技创新者,还是守护他人的基层服务者,都要让志向围绕“强国”“为民”展开,让青春的每一步都走在以家国情怀为坐标的方向上。

二是不怕苦,以吃苦为基础锤炼过硬本领。在学习中,要敢于啃“硬骨头”,遇到难懂的知识点不逃避,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探讨,把每一道错题都当成进步的垫脚石;面对学业迎难而上,合理规划时间,用“挤海绵”的方法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积累提升。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让吃苦成为青春的坚实底色。

三是贵坚持,以恒心为火炬照亮成长征途。抗战胜利是无数先辈浴血坚持的成果,而青春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坚持,学习可以说是一场与惰性抗争的持久战。首先要坚持日常积累,如每天坚持背单词、读课外书、练字等;其次要坚持目标不变,不因一次失利而放弃,及时调整方法稳步前行;还要坚持长期热爱,无论是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培养兴趣爱好,都要避免“三分钟热度”,让热爱变成特长,让坚持成为习惯。

惠州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蔡小锐:

做“有信仰”“敢担当”“勤奋斗”“有传承”的少年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不需要冲锋陷阵、血战沙场,但抗战精神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堂思政课上,惠州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蔡小锐如是说。

他向全体同学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要做“有信仰”的少年,把爱国情融入日常。希望大家不仅能在课堂中学好历史、读懂过去,更要在生活中感受国家的脉搏。

第二,要做“敢担当”少年,把责任感扛在肩上。在校园里,主动捡起一片垃圾、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担当;在家里,体谅父母辛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是担当;未来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服务他人、奉献国家,更是担当。就像抗战先辈用行动守护家园,同学们也能用点滴小事诠释责任。

第三,要做“勤奋斗”的少年,把强国志化为行动。学生们不仅要制定清晰目标、专注课堂效率、坚持体育锻炼、投身科创文艺,在每一次尝试中积累成长的力量。

第四,要做“有传承”的少年,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学生们不仅要了解抗战的故事,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团结、坚韧、和平与正义。他希望学生们在日常言行中传递这份精神,参与红色教育、讲述英雄故事、保护历史记忆,用实际行动让抗战精神的火焰在心中永不熄灭。

惠州学院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剑:

不忘脚下的土地,不失仰望星空的勇气

在开学典礼上,惠州学院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剑从校训“扎根土地,向阳生长”出发,为全校师生上了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她通过张自忠将军、王二小、小英雄雨来、杨靖宇将军等先辈的抗战故事,勉励师生扎根于神州大地,将红色文化、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它们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她还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科学家在科技创新路上的奋斗故事,并鼓励师生以他们为榜样,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热潮中,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陈剑提出四点期望:第一,以明辨为灯塔,在价值坐标系中校准人生航向;第二,以敏行为舟楫,在实践熔炉中锤炼过硬本领;第三,以励新为锋芒,在创新浪潮中开拓未来疆域;第四,以厚生为根基,在责任担当中涵养赤子情怀。

最后,她分享了清华大学学生庞众望的出身寒门却坚持求学的故事。她希望惠附学子以他为镜,既不忘脚下的土地,也不失仰望星空的勇气,把命运的挑战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范流灵:

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考取惠州一中、考取惠州市普通高中人数均创新高;五年级质量抽监测成绩进步明显,总分平均分在全市837所学校排名中提升130名。截至6月底,教师获市级以上奖项56人次,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44人次;谢乐媚老师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并成功申报惠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同学们,收获金秋硕果离不开艰苦卓绝的奋斗,向着自己的目标全力进发,不辍前行,才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展望新的学年,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范流灵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厚植家国情怀。要铭记历史,从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深深扎根在心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挺身而出。

二是希望同学们在传承中闪耀青春,坚守文化自信。这个暑假,《浪浪山小妖怪》火爆全网,电影告诉我们要珍视与传承传统文化,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中汲取养分,坚守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绽放新的光彩。

三要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勇担强国使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要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强身健体;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开拓视野;要走向工厂、走向村庄,开展社会调查;要动手劳作、发明创造,勇于探索发现等。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尝试新事物。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党委书记李文静:

眼里有光,心中有志,行中有善

“孩子们,你们知道9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在开学典礼上,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党委书记李文静娓娓道来,向全校学生讲述抗战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她从抗战精神和学校的“昌明”精神出发,和同学们分享了三个成长的“密码”——“眼里有光,心中有志,行中有善”。

“眼里有光”,是以热爱点亮星辰,在探索中遇见更好的世界;“心中有志”,是以理想搭建阶梯,在攀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行中有善”,是以善意编织经纬,在温暖彼此的同时也照亮他人。李文静说,这三者交融,便是“昌明少年”最美的模样——如草木般向阳生长,如星月般澄澈明亮,心怀热爱、志存高远、善行相伴,在成长的道路上步履坚定。

她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都能成为追光的少年,让课堂上的眼神更加专注,眼里的光更加明亮;让定下的目标更加坚定,心中的志更加昂扬;让伸出的双手更加温暖,行动中的善更加绵长。

博罗综合高级中学校长成杰:

勇敢地迎接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条“鲶鱼”

新学年,新起点。在开学典礼上,博罗综合高级中学校长成杰向全校师生分享了“橡树的梦想”和“鲶鱼效应”两个故事,并与大家互动共同完成“金鸡独立”的挑战。

“当我们跳跃的时候,很难维持身体平衡,当我们快要跌倒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伸出手,抓紧同伴的肩膀。我们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成杰说,这两个故事和一个活动,分别讲述了目标、挑战对内驱力的激发作用,以及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做。

在他看来,目标是灯塔,指引为何而出发;挑战是磨刀石,锤炼真正的实力。放下面子工程,主动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他希望这些能像三颗种子在新学期的伊始播撒在同学们的心田,他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渴望的“目标”,坚定“我必成功”的信念,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寻求帮助,勇敢地迎接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条“鲶鱼”。

博罗县榕城中学校长向兴兵:

既心怀国之大者,又放眼浩瀚世界

在开学典礼上,博罗县榕城中学校长向兴兵围绕“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既心怀国之大者,又放眼浩瀚世界”,与全校学生展开了一场深入交流。

“爱国该体现在哪里?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向兴兵说,今年暑假,学校组织了部分同学到湖北武汉,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展厅,以及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这场交织着科技前沿和厚重历史的研学之旅,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科技报国梦。

“这就是爱国的觉醒。”他说,未来,或许有人会成为科研工作者、工程师、教师、医生等等,只要同学们能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就是爱国最好的表达。

同时,向兴兵还告诫学生:“真正的爱国,不是闭关自守,而是胸怀天下;真正的大国,不是一国独大,而是兼济天下。”他让学生们放眼浩瀚世界,传承胸怀世界的格局,爱自己的国家,也爱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国家变好,也让世界变得更好。

“中考、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你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他希望,各科组教师能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爱国教育与世界格局培养,比如组织全球问题研讨会、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申办2030年世博会等,让课堂成为培养大国青年的摇篮。

博罗县榕城中学博东实验学校校长郭辉:

牢记三个“思政关键词”,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站在新学期的起点,博罗县榕城中学博东实验学校校长郭辉为全体师生上了 “思政第一课” 和 “安全第一课” 。

首先,他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三个“思政关键词”。一是 “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提升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并从 “身边小事” 做起,把 “小爱” 汇聚成 “大爱”。

二是 “梦想”,追逐梦想需 “脚踏实地” 践行。每天多学一个知识点、每周多参加一次实践活动、每月多思考一个 “为什么”,让梦想在点滴努力中生根发芽。三是 “担当”,少年的担当不是 “等长大再做”,而是 “现在就能做”,要“直面挑战”的成长。

如果说思政是 “成长的方向”,那么安全就是 “成长的底线”。在“安全第一课”上,郭辉还从 校园、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号召全体师生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在新学期做到 “三个坚持”:一是坚持 “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只是多背一个单词、多帮同学一个小忙;二是坚持 “勇敢尝试新事物”;三是坚持 “永远保持善良”,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孝敬父母,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注: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相关阅读:

直播回顾|抗战中的惠州故事,“开学第一课”开讲!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通讯员 严明 何贝雅 张培 朱思青 欧晨露 梅琦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部分由学校提供)

剪辑:南方+记者 王昌辉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