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冰封启示录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但潜藏的火灾隐患可能让这份温暖瞬间化为乌有。相较于工业或公共场合火灾,家庭火灾具有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逃生难度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性并掌握相应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必修课。
一、家庭火灾的常见起因
电器老化与违规使用
客厅里用了十年的旧插线板、卧室里整夜充电的手机、厨房同时运转的电烤箱和微波炉,这些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却可能成为火灾的导火索。电器线路使用年限超过8 年,绝缘层会自然老化,高温环境下极易出现短路。数据显示,约 40% 的家庭火灾源于电器故障,其中手机彻夜充电引发的电池爆炸、电热毯折叠使用导致的线路过热等情况最为常见。
厨房用火不当
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炖汤时忘记关火导致汤水溢出浇灭燃气、燃气软管老化开裂…… 厨房作为家庭用火最频繁的区域,火灾风险始终居高不下。油锅起火后若直接用水扑救,高温油遇水会剧烈飞溅,火势会瞬间扩大;而燃气泄漏时,哪怕是开灯产生的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
吸烟与明火管理疏漏
卧床吸烟是老年家庭的高发隐患,未熄灭的烟头掉落在被褥上,往往需要30 分钟才会出现明火,在此期间使用者可能已经入睡,错过最佳扑救时机。此外,节日里点蜡烛、焚香祭祀时若无人看管,火焰极易引燃周边的窗帘、纸张等可燃物。
儿童玩火隐患
3-6 岁的儿童对火焰充满好奇,可能会偷偷玩弄打火机、火柴。曾有案例显示,孩子将打火机扔进垃圾桶,引燃废纸后火势迅速蔓延至衣柜,最终烧毁半个房间。这类火灾往往发生在家长短暂离开的几分钟内,隐蔽性极强。
二、火灾发生后的黄金应对时间
家庭火灾从起火到形成全面燃烧,通常只有3-5 分钟的 “黄金扑救期”。在火灾初期,火焰仅局限于初始起火点,此时若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大概率能将火势控制住。
当发现小火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若是油锅起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用锅盖或湿抹布盖住油锅,隔绝氧气灭火,切勿用水扑救。电器起火需立即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注意不要直接触碰带电设备。
若火势已无法控制,必须立即启动逃生计划。打开房门时要先用手背触摸门板,若门板发烫说明外部火势较大,应选择其他逃生路径;若温度正常,可缓慢打开一条缝隙观察,确认无浓烟后再低姿快速通过。
三、家庭逃生的关键要点
低姿逃生,湿巾护鼻
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有毒烟气,而非火焰直接灼烧。浓烟温度高达300℃,且含有一氧化碳等剧毒气体,吸入一口就可能导致昏迷。逃生时需弯腰或匍匐前进,保持头部距地面 30-50 厘米,并用湿毛巾、湿口罩等捂住口鼻,过滤有毒气体。
善用逃生通道,勿乘电梯
居民楼发生火灾时,电梯井会形成烟囱效应,浓烟和火焰会迅速涌入。应优先选择疏散楼梯,若楼梯间已充满浓烟,可退回房间关闭房门,用湿毛巾堵塞门缝,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高层住户的逃生抉择
住在7 楼以上的居民,切勿盲目跳楼。可利用绳索、床单连接成救生绳,固定在窗框等牢固物体上,缓慢下滑至安全楼层。没有条件时,应前往楼顶平台等待救援,注意关闭通往楼顶的防火门,防止浓烟跟随进入。
逃生时勿贪恋财物
火灾发生时,80% 的伤亡是因为折返家中拿取贵重物品。曾有居民在逃生后想起存折在家,返回房间时被浓烟呛晕,最终不幸遇难。记住,生命永远比财物更重要。
四、家庭防火的日常准备
配备基础消防器材
每个家庭应至少配备1 具 2 公斤以上的干粉灭火器,放置在客厅、厨房等易取位置。厨房可额外准备灭火毯,其耐高温特性比湿抹布更可靠。高层住户建议安装逃生缓降器,每年检查一次绳索牢固度。
定期检查隐患
每月查看燃气软管是否有裂纹,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若出现气泡则说明存在泄漏。电器插线板不要超过3 个用电设备同时使用,手机充电器充满电后应及时拔掉。每年请电工检查一次家庭电路,更换老化线路和插座。
制定家庭逃生计划
绘制家中平面图,标记出两条以上逃生路线,确定阳台、窗户等备用逃生点。每月组织一次家庭逃生演练,让孩子熟悉逃生路线和灭火器使用方法。记住小区消防通道的位置,确保私家车不占用消防通道,为消防车预留救援空间。
安装火灾预警设备
在客厅、卧室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其灵敏度是人体嗅觉的10 倍,能在浓烟出现前发出刺耳警报。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距地面 30 厘米处(天然气比空气轻,安装在高处;液化气比空气重,安装在低处),一旦检测到泄漏会立即报警并自动切断气源。
家庭火灾的防范,在于每一个细微的习惯。睡前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出门前拔掉不必要的电源插头,给孩子讲解玩火的危险…… 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实则是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记住,火灾从不会提前打招呼,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让家始终成为最安全的港湾。
END
转发:宁检新媒体小组
初审、校对:赖明璋
复审、校对:邹志青
终审、校对:龙志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