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肚里吃的那碗米粉,你又知道多少?
始兴古称“粤北粮仓”。青山绿水间,流传着一种炒而不烂、煮而不糊的“宰相粉”,以其独特的米香和柔韧口感,为无数始兴人留下齿颊留香的回忆。
韶关始兴自古以来便有“粤北粮仓”的美誉
相传唐代贤相张九龄小时候常常熬夜读书。为了给小九龄制作夜宵,他的母亲几经摸索,利用当地优质米、山泉水,发明了可煮、可炒、可炸、可储放、可泡食的“清化粉”。
张九龄官至宰相后,为感念慈恩,将米粉外形改为上朝时所用的朝笏状,分赠同僚,甚至博得唐玄宗的赞誉。一盏寒窗夜读的灯,一碗慈母手作的粉,让岭南深山里的米香从此飘进了盛唐的历史。
宰相粉已成为非遗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金名片”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张九龄,便把“清化粉”尊称为“宰相粉”。2015年,宰相粉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当地每逢考试之前,都要给学童煮一碗“宰相粉”,希望孩子们像张九龄一样金榜题名。
隘子镇的满堂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宰相粉。如果遇上晴天晒粉的日子,空气中都飘着米粉的香气。宰相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官国林,就是一位有30多年经验的制粉“达人”。
官师傅介绍,宰相粉的制作,光是浸泡就要花上2—4个小时,才能使米粒变得疏松,便于磨浆,形成韧性口感。大火蒸煮之后,要把米皮整张剥下来,平铺在竹筛上晾晒。晾晒到八九成干后,还要再用温开水泡软,叠好卷起,“回润”1—3小时,再用刀切成粉丝,卷做成团状,晾晒成型。
宰相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官国林是有30多年经验的制粉“达人”
给宰相吃的“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宰相粉可以做成汤粉、拌粉,而爆炒则是始兴人首选的地道做法。为了让外地的游子也能吃到“妈妈的味道”,当地抓住“懒人经济”崛起的契机推出了“速食粉”。
宰相吃的“高端食材”只需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小米粉也能撬动大产业。相国食品(广东韶关)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官超成介绍,当地充分利用规模化生产优势打造企业式“非遗工坊”。“速食粉”推出后,始兴县宰相粉年产量超550万公斤,龙头米粉加工企业也发展到50多家,带动上千人就业,助力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隘子镇满堂村空气中都飘着米粉的香气
据悉,始兴县正规划建设张九龄宰相粉产业园150亩,配套建设宰相粉产品检验中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高标准打造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将“张九龄宰相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一碗粉,藏着历史,连着乡愁,走向远方。如今,宰相粉不仅是始兴人味蕾上的乡愁,更成为非遗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金名片”。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化生产,从本地餐桌到全球市场,宰相粉正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唐音
拍摄: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李志颖
脚本/出镜:南雄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方悦
编导: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恬
统筹:李培 毕嘉琪
监制:李贺 王海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