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傍晚,旧时祠堂,岭南民谣与少年英歌碰撞交融,师生共同演绎了一场文化的对话。在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一村心江里寨陈氏祖祠门前,慢拨吉他的陈焕亮将家乡田心悠悠唱来,学生围坐聆听,过往乡人驻足。
熟悉陈焕亮的人都知道,他是田心中学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也有不少人是闻声了解的他。以歌致敬这一片深爱的乡土,陈焕亮在业余音乐创作中邂逅了挚友,凝聚了乡亲,抚慰了游子,一路繁花盛开。
( 让村歌成为游子回家的路标,时长4分08秒)
让村歌成为游子回家的路标。
“他的歌能把游子召回来”
“我的家乡田心,在潮汕大地上,面朝大海、背倚南山、迷人而美丽。我的童年记忆,在家乡的每一处,记录着斑斓而难忘的小趣事……”夕阳余晖下,在这一方田心人的祖庭故地,陈焕亮再次演绎了代表作《我的家乡田心》,这首由他词曲全包的作品写于十年前,承托了对乡土化不开的深厚眷恋。
陈焕亮在陈氏祖祠前唱响《我的家乡田心》。
古寨里的少年英歌队在集训的间歇,安静地听陈焕亮弹唱,其中就有田心中学初二学生陈梓浩。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他随即兴奋和陈老师互动。去年,音乐老师特别在课上带唱这首村歌,学校课间也曾播放,这次近距离听到原唱,他表示有种别样的悸动,“数学老师唱歌有点独特。”
民谣与英歌的联动,很快吸引了乡人围观。青年龙舟队在寨前池集训飘过时,眼尖的队长立马架起了直播,线上也热闹了起来。在异地的同乡人隔空喊话,“老师再来一首‘心江似宝莲’”。
直播间网友一同见证了这场特别的文化联动。
在田心乡随口一问,多半都听过这首“田心歌”。当地志愿者陈炼伟点评“一听就有家的感觉,很自豪”。在镇上经营大排档的陈老板路过祖祠看到这次特别的路演,表示形式新颖,气氛很温馨。
“他的歌能把游子召回来。”在广州工作的田心乡人陈钦耀说,“我们在外面很多年了,从小在田心老寨长大,听到这首歌脑海里有画面感。”
网友点歌的“心江似宝莲”出自《心江里寨·汉乐府》,正是由陈钦耀作词、陈焕亮谱曲。《我的家乡田心》促成了两人的深交,也成就了另一首词曲优美、朗朗上口的村歌。
陈焕亮日常教学。
村歌一首首 唱活古村落
村口寨前池,池上石拱桥,数十座潮汕传统民居傍池而筑,屋脊上嵌瓷艺术绚丽精巧。地属田一村的心江里寨形似莲花,四面环水,四条主巷贯穿南北,笔直通畅,有“浮水莲花”雅誉。古寨相传建于北宋哲宗年间,元以前称“心溪”,清康熙重修寨堡改题“心江里门”。聚居着陈、郑两个姓氏,祠堂、庙宇、书院、平房错落有致,完好保留了潮汕传统村落的形制。
心江里寨,浮水莲花。
“家乡美 游子念”“感谢视频把我带回老家”“找机会一定回田心看看”在陈焕亮的视频号中,原创歌曲《我的家乡田心》《心江里寨》随着古老乡村一景一物的画面推移旋律流淌,评论区留下许多在外打拼乡人的心迹。
“很多人听到这首歌之后,眼泪马上掉下来了,说特别想念家乡,很想回来看一看。”陈焕亮说,思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这几年慢慢发现有了一些现实的变化,“他们会在划龙舟活动配上我的歌曲,一到年节这首歌的点击量就特别高,也有很多人支持我拍摄一些村歌的MV视频,付出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我继续歌曲的创作,使我特别感动。”
陈焕亮在祖祠聆听传统潮乐。
村歌带来的一连串际遇,激起了涟漪。在当地文人的推动下,2020年,陈焕亮首次坐上高铁出乡,赴浙江参加2020“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原创歌曲《我的家乡田心》从全国近万首参赛歌曲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三等奖。
这让陈焕亮感到振奋,“不经意间为家乡创作的一首歌曲,让我发现了音乐的力量,感觉身上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推着我必须去做一些事。”
2022年,他和友人录制《心江里寨》MV时,有意将田心乡厚重的历史人文、村落风貌和民俗文化浓缩展现,村委、乡理事会、乡贤等多方得悉后纷纷出力。正是凭着这个作品,田一村在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时有了生动的资料,最终顺利入围。《心江里寨》冲击2022年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斩获“人气奖”及“百佳村歌”。
陈焕亮有浓厚的乡土情怀。
围绕乡土主题的创作,陈焕亮灵感不竭,近年还有《大南山,潮之南》《故乡·古寨·老屋》《不忘故乡那片海》等多首佳作,获评潮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当地书法家陈俊毅为其题书“诗歌唱人文 活化古村落”。
曲作逢知音 一路繁花开
2023年底,陈焕亮接到任务,为汕头潮南写一首时代主题曲。他向师兄陆泽涛发出邀请,两人历时数月创作打磨了歌曲《一路盛开》。“我期待,你呼啸而来”向来以民谣风格的陈焕亮特别融入了流行元素,让轻快明朗的曲调随着诗意浪漫的词风,以高铁潮南站的开通隐喻新浪潮,铺陈出潮南区“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万千气象。
在陈焕亮眼中,陆泽涛是自己敬重的前辈、音乐引路人,也是弥足珍惜的人生挚友。两人是潮阳师范学校的校友,相差十岁。3年前,陆泽涛为母校创作歌曲《旧时光》,找到陈焕亮帮忙拍MV,有着同样情怀的两人很快熟稔起来。
陆泽涛和陈焕亮一起创作了多首歌曲。
陈焕亮说,师兄是资深词作者,带动自己拓宽了创作思路。两人常在线上聊词曲,见面时就一句句打磨,常常一聊就从白天到了深夜。灵感火花的碰撞成就了《我们需要你》《不忘故乡那片海》《不舍的夏天》《星期六小巷》等多首原创歌曲。
“他是那种情感动机带动创作欲望,激发旋律,听上去有一种沧桑感。他扎根在农村,长期都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带有一种原生态的感染力。”对于惺惺相惜的音乐同仁,陆泽涛如是评价。
陈焕亮期待通过音乐将爱乡情怀放大,凝聚合力。
如此深爱音乐,怎会是一名数学老师呢?面对许多人的疑问,陈焕亮淡然道,“说实话,毕业的时候有动过背着吉他闯一闯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教书。做一名人民教师,我热爱这个光荣的职业。人都有两面性,打动我的东西,我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乡愁与乡恋,每个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情是与生俱来的,想要回报这一片土地。”
采写、视频: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摄影、摄像:柯学潜
设计:王舒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