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餐”,是温暖的暗号,也是城市柔情的回响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老板,要个2号餐。”

——这句话成了一份传递爱心的暗语。

近日,广州市番禺区一家快餐店为目前生活较为窘迫的市民提供免费、管饱的“2号餐”,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在广州的街头巷尾,一句“要个2号餐”,承载着默默无言的关怀与尊重。

这并非动人的仪式,也不是豪迈的宣言,而是在广州打拼的普通人用一顿热腾腾的饭,以低调却坚定的方式为暂处困境的人撑起一把遮阳避雨的伞。

这样温暖动人的故事,在广州这座包容暖心的城市其他地方仍可寻觅,一座城市的温情,正在悄然流淌。

03:44

△城中村的免单餐厅

城中村的免单餐厅

一声暗号,予人尊严亦收获尊重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添记隆江猪脚饭,是一家普通的小餐馆,却因“2号餐”走红网络。

某一天,一名拖着行李箱的少年迟疑地站在店外,直到店内人少时,他才走进店里低声说出:“您好,我想要一个2号餐。”

店内老板娘曾春玲心领神会,没有问任何缘由,她默默端上一大盘热腾腾的猪脚饭。少年吃完后,深深鞠躬,说了一声“谢谢!”,离开的一刻让不少人动容。

这份“2号餐”并非一时兴起。

原来,店主黄展护是一名退役军人,早在2016年,当他开始做餐饮时便注意到一些生活不易的人来店里吃其他客人吃剩的饭菜。他不忍,于是为他们留出一份免费的快餐。

之后,他干脆在自己的饭店正式设立“2号餐”暗号:只要说这三个字,就能免费吃上一顿管饱的饭,而不必问一句“为什么”。

为何选“2号”而不是“1号”?黄展护解释道,因为“2”与“爱”谐音,包含继承与接力爱心的意味。

黄展护的助人故事,也源于他在年轻时曾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自己年轻时初来大城市打拼,兜里只剩几十元,是同乡请他吃饭,帮他度过最难的时光。如今他传递这份温暖,犹如为他人撑伞——“淋过雨的人愿为他人撑伞”。

“帮人帮到底,就要给人以尊严,不要打听人家的困难事。”这是黄展护和曾春玲信守的原则,也正是“2号餐”最温暖、最不动声色的力量。

一腔柔情,更多“2号餐”值得被看见

番禺区添记的“2号餐”作为一道微光被看见,其实,广州的很多角落,暖心的火苗一直在闪烁着、延续着。

在广州市天河区,一家名为王文红胡辣汤的小店在门口写下承诺:如果有人遇到困难,只需对店员说“要份A套餐”,便能免费吃上一顿,不必解释原因。

这家胡辣汤的店主说:“就像回家吃饭一样,不必感到尴尬。”他们每月拿出十几份免费餐食,换来的是受助者的安心与笑容。

而在越秀区东华东路的茹意竹升面店,一份名为“单人套餐”的免费竹升面已持续提供了五年之久。

这份免费竹升面背后,有人因人生暂时失意而在此免费吃过一碗面;有人后来找到工作,还特意带水果回来感谢,甚至归还了当年找店主借过的300元……

渐渐地,更有热心食客主动预存“爱心款”,希望与店主共同接力传递这份善意,让下一名陌生受助者也能获得尊严与温饱。

这些小店的老板,或许自己并不富裕,但他们曾面对困境依然努力前行,所以更懂得一碗热饭对陌生人的意义。

这一份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正像一条条溪流,逐渐汇聚成温暖的江河,在城市大街小巷中默默流淌。

一种精神,因向上向善而动人

“2号餐”不仅是餐饮界的小小创意,它所折射出的,是广州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情味与尊敬包容。

有人说,它是一场“爱心与尊严的双向奔赴”。在传统文化里,我们常言“不食嗟来之食”,强调对受助者尊严的尊重与保护。而“2号餐”的巧思,正是让这份帮助变得体面——既能让人得到温饱,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质疑与羞赧。

在一篇篇有关“2号餐”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受助少年鞠躬的身影,看到店主真诚的目光,也惊喜地发现网友留言“转角遇见爱”……这些画面串联在一起,便汇集为广州最真实的城市温度。

广州因烟火气而真实,因善意而动人。

所谓城市精神,有时不是写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藏在一份猪脚饭、一碗胡辣汤里的温热。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正在市井街头最寻常的地方悄悄发芽。

广州是一座务实的城市,它的温情从来不浮夸。

暗号餐不是作秀,它藏在街角小馆的日常里,藏在饭菜的热气里。它让困境中的人知道:即便孤身一人,这座城市也不会让你挨饿;它也让身处安稳生活的人意识到:善意可以如此简单,却足以温暖人心。

这份温暖也在悄然流转。受助者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反哺社会;陌生的食客会被触动而伸出援手;而更多的餐馆也会因为这种氛围加入进来。温情就在这样的接力里,成为一座城市的底色。

一句“2号餐”,是一份尊严,也是一份温情。

它让这座城市的底色变得有温度,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点。微光虽小,却能照亮拼搏者前行的方向,给予受助者持续前行的勇气。

采写:话题研究员 杨琼

策划:何勇荣 徐勉

编辑 魏伯航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