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的省份,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广东积极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构筑蓝色增长新引擎。近年来,广东以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六大海洋产业为抓手,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澎湖号”俯瞰图。
自2018年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连续7年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创新发展,突破281项关键技术瓶颈,直接带动配套研究投资17亿元,带动产业产值252亿元,有力推动海洋六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从“粤海粮仓”到“蓝色药库”,从“海底联网”到“深海重器”,从漂浮式风机的“中国方案”到珊瑚砗磲保育的“生态密码”,蔚蓝之下,广东以海洋六大产业为支点,撬动万亿级蓝色经济新格局。
“三峡引领号”。
技术突围
刷新“蓝色制造”硬实力
在阳江三山岛海域,我国首个500千伏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面对深远海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南网科研院牵头的专项支持项目“远海岸风电送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创新性将柔性直流技术运用于海上风电领域,成功破解深远海送出难题。在柔直技术的加持下,工程建成后可将92公里外的风电高效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
在专项资金支持下,全球首个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及基础平台“三峡引领号”、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接连面世,实现了我国漂浮式风电从“无”到“有”的跨越。
“白鹤滩”号。
不仅如此,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云”、全球首个2000吨级自升自航式一体化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领先世界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管道等一系列“首个”成果,勾勒出广东在深远海能源开发的技术突围路线,为广东海洋产业“破圈生长”注入强劲动力。
“蓝色粮仓”建设同样硕果累累。全球首个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万吨级深海养殖平台“德海1号”、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格盛1号”相继问世,推动海上粮仓加速从“近海”迈向“深蓝”。
“格盛1号”。
立足禀赋
激活“蓝色发展”新动能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广东积极布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以创新实践书写“向海问药”新篇章。
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实验室,从3500米深海微生物中提取的“怡莱霉素E”展现出抗结核活性30倍于常规药物的惊人潜力;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化身“基因捕手”,解码海洋微生物基因密码,助力分子诊断原料摆脱进口依赖;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新型核酸检测产品,则为“蓝色粮仓”筑牢安全防线……这些场景,正是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蓬勃生长的缩影。
2018—2024年,广东累计投入2.3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83个海洋生物医药项目,支持了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协同攻关和产业化,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长隆珊瑚、砗磲繁育基地。
向深海问药的同时,海洋珍稀物种保育亦结出新硕果。针对全球珊瑚礁退化及珊瑚、砗磲保育难题,珠海长隆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在专项的支持下,构建“物种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野外救护+野化放归”五位一体保护技术,突破珊瑚、砗磲保育关键技术,其中砗磲幼虫变态率更是从国际不足1%提升至60%,为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了“广东智慧”。
南海海域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油气总资源量的一半。广东在该领域率先突破:2017年完成全球首次泥质粉砂储层试采,2020年创下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在专项支持下,随着多功能钻探船、经济型采气树、广域电磁探测系统等技术成果持续涌现,广东正加速推进可燃冰商业化开采进程,推动这一深海“绿色能源”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蓝色动力”。
创新赋能
强化“蓝色崛起”支撑力
挺进深蓝的故事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深海通信曾是世界性难题。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水下WiFi网络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水下设备无法互联互通的前沿技术难题,为海洋油气、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资源开发工程提供高效技术支撑,极大提升作业便利性。
在中山大学的广东省海空天通信重点实验室里,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在研究团队的潜心攻关下,融合了无线通信与卫星导航的功能,有望在浩瀚大海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让海洋作业的即时通信与精准定位不再是望“洋”兴叹的事。
从海底到高空,智慧海洋在向深蓝挺进中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海洋大数据平台、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制订、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一批海洋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为加快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扶摇号”。
2025年6月,广东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擘画了海洋经济新蓝图,指出要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举措写好“海”的这篇文章,加快培育深海、绿色、智能等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为海洋强国建设大局贡献更多力量。
在这片蔚蓝海域,广东正加速以创新为帆,驶向更深更远的蓝色未来。
南方+记者 黄叙浩
通讯员 郭婉华 许妍娜 张洒洒 麦伟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