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卉:“美丽产业”织就“美丽经济”

广州农业农村

在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种花、赏花、赠花,簪花、食花、咏花……广州人与花的情缘已逾千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常年约占全省的30%。2024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约32万亩,交易额超过150亿元。在岭南花卉市场,每日的鲜切花能卖出二三十万扎,市场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

2024年,市人大代表陈茵明领衔提出的《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当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同年,广州专门成立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并印发《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下称“《方案》”),《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花卉产业,力争到2026年,全市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34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从田间种苗到全球供应链,从传统花街到“云上花市”,一朵花的绽放,映衬了广州这座“花城”的产业跃迁。

广州小盆栽。

广州小盆栽。

顶层设计

打造花卉产业高地

一直以来,广州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早在“十三五”时期就明确提出构建多功能复合型的“现代都市型花卉产业”体系。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构建四大花卉产区(国家级花卉产业园,花卉空港贸易区和岭南盆景产区,鲜切花、小盆栽产区,观叶、盆栽植物产区)、一个科技支撑区和一个交易中心。《方案》则要求打造国际一流的花卉产业高地。

目标坚定,路线清晰,成效明显。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吸引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从化花卉自贸园当年立项、当年投产,10万株苗木远销朝鲜、日本,实现出口“零突破”;白云区千亩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从化红掌种苗繁育基地每平方米产值突破千元;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以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占全球份额半壁江山;南沙星海音乐-岭南盆景产业园办出“中国盆景最高水平展览”。

短短一年时间,50万平米的高端智能花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年新增产值超2亿元。“总部交易+外围基地”模式更将生产基地延伸至湛江、清远,3300亩“飞地花田”年创收1.7亿元。全市花卉产业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花城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花样风景和生力军。

2024年,广州花卉以150亿元年交易额绽放“花卉新经济”,20万亩盆栽花卉与10万亩观赏苗木织就“岭南花语”的全球供应链,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今年8月12日,广州从化区人大代表花卉产业联系点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广州市从化区首个聚焦单一产业的人大代表联系点,标志着当地以人大代表为纽带、精准服务产业发展的机制迈出实质性步伐。据了解,从化区是广州市花卉主产区之一,该联系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人大代表“牵线”,促进企业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对接,持续为从化花卉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种苗繁育基地。

种苗繁育基地。

自培先行

打造新品种培育高地

一直以来,广州将实施花卉种业“芯动力”提升行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任务,以“种业硅谷”为核,汇聚华南国家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顶尖科研力量,构建红掌、蝴蝶兰等岭南花卉育种新体系。

2024年,66个花卉新品种获国家授权,51个品种通过省级评定,天南星科凤梨种质资源圃入选省级名录,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更首摘国际种植者种苗类优胜奖,让“广州芯”绽放在世界舞台。

目前,广州已培育出“小娇红掌”等自主花卉新品种106个,其中红掌新品种51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3项,欧盟、英国植物新品种权各1项,位于全国花卉育种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牵头制定了首个红掌国家标准,并累计主导制定了共29项国家、行业及省市级标准。拥有4个国家级的平台和多个省市级研发推广科普平台,建成全国唯一“国家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

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种苗研发中心,目前已开展了竹芋类、海芋科、天南星科、兰科、野牡丹科等100多个新优花卉苗木品种的组培育苗研究、生产、推广应用,并保持每年新增10—15个新品种的研究增速,成功突破粉花蒂牡花、大花荣耀木组培繁殖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为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育好种,更要培育好市场。广州市年繁育推广优质花卉种苗5000多万株,在国内红掌新品种市场占有率为80%-90%,新技术市场占有率达90%。自主研发的红掌种苗每株1.2-1.5元,价格仅为国外进口种苗的1/3-1/2。中科园艺(广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120亩“国际蝴蝶兰和兰花种植示范产业园”,新品种育种及储备超1500个,为全市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强化了产业用地保障,制定花卉产业用地指南,谋划储备一批花卉科研用地、生产设施用地。未纳入政府储备用地计划的,按“只转不征”开展集体土地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报批手续。广州将花卉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乡村振兴专项保障清单,优先安排花卉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花卉种苗培育室。

花卉种苗培育室。

云端芬芳

打造数字化营销高地

数字革命时代下的广州花卉,逐步实现“云端芬芳”。

2021年初,广州市白云区率先打响云上花市第一枪。自2023年以来,广州连续三年策划推出集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广州年花藏宝图,涵盖广州8个花卉主产区的核心花卉企业和种植户,扫码即可获取基地信息、一键拨打电话咨询、一键导航服务等功能,促成种植者与采购者的无缝衔接。

新业态促使传统花市蝶变。北京路“花城花街”新创全国首条“行花街”主题步行街,非遗、AI元素融入迎春花市,西湖花市盛景更吸引央视演播室落地直播。“易批花”“花巴士”等平台打通线上交易,抖音绿植订单量激增50%,15亿元线上销售额占全国8%份额。在花都区,“微景智成”AI系统掀开盆景产业新篇章,AI算法生成的岭南盆景作品横空出世,传统技艺与数字浪潮碰撞出“智造美学”。

面对生产用地缩减、消费市场遇冷等挑战,广州以创新破局,召开“快递+花卉”高质量发展启动大会打通物流堵点,90后新农人直播带货让年花礼盒溢价50%。一朵花的旅程,远不止于观赏。番禺莲花宴以花入馔,款待四海宾客;溪林园艺“永生花”礼盒登顶广百手信展柜;53个社区鲜花售卖点进驻公园、商圈,“15分钟花生活圈”让馥郁花香浸润街巷。

花卉打包装箱。

花卉打包装箱。

珠江潮涌,花开有声

广州

这座千年花城

以花托起乡村振兴的梦想

续写湾区时代的华章

来源:广州农业农村

编辑 张晓晨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