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近280亿元,江门新会陈皮为何贵如“黄金”?| 粤来粤好百千万

南方+

新会陈皮是“广东三宝”之一,有着“一两陈皮一两金”的美誉。这片小小的果皮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

近期,江门新会柑迎来第一波采摘期。100个广东特色产业,我们便去探寻陈皮的致富秘密。

配图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小青柑茶已经陆续上市,打响今年陈皮销售的第一炮!”柑园里,世纪茗家品牌总监朱威强正在查看青柑的收成情况。他粗略计算,这片106亩的有机柑园预计年产量有60万斤,将带来近600万元产值。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加快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级,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年总产值从2021年的14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61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位,今年又正推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0亿元。

江门新会地处西江、潭江、南海交汇处,咸淡水交融,让这片土地孕育的新会陈皮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秋季前后是新会柑采摘时节,大批柑农被招募到柑园里帮忙,采摘、开皮、晒皮,忙得不可开交。朱威强说,周边的村民白天过来帮忙,傍晚回家接娃做饭,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数据显示,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已带动就业创业超过7.8万人,人均增收超2.6万元。越来越多“新农人”在这片柑园里实现了致富梦。

12年前,香港青年梁伟钊从香港辞去了“金饭碗”,回到家乡江门捧起“泥饭碗”,种柑树、开茶厂。如今,这名“港产农民”已经打造起350亩新会柑种植基地,平均亩产6000到7000斤。

最近,梁伟钊搭建了电商直播团队,成立电商公司,招了一批年轻人,专注短视频创作与直播带货。这个年轻电商直播团队每年为公司带来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而作为田间地头收获的“土特产”,新会陈皮也早已突破一产属性,向二三产业延伸。

陈皮饮料、陈皮零食、陈皮茶点、陈皮酵素……在新宝堂的产品展销大厅里,各种创新产品琳琅满目,成为大健康产业里的“新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新宝堂陈皮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忠分享,近年来,在电商渠道的加持下,新会陈皮以及其衍生品打开了北方市场,也销往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新会陈皮,带动年销售额显著增长。”

陈皮越卖越火,又激活了新会文旅、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新增长点。

江门新会通过文旅融合激活“体验经济”,连续举办文化节、柑花节、采摘季等活动,串联起圭峰山、梁启超故居等周边景点,形成“采摘—加工—品鉴—研学”文旅闭环。同时,当地创新“陈皮银行”仓储金融模式,通过金融赋能撬动资本,推动陈皮从农产品升级为可质押、可投资的“硬通货”。

眼下,新会柑采摘的黄金时间即将到来,新会陈皮将迎来全产业链的丰收。这里的“百千万之路,越走越宽广。

出品: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乡村振兴工作室

策划:陈枫 王海军 林焕辉

统筹:彭琳 朱伟良 李细华 张西陆 潘晓晨

出镜:李霭莹

采写:李霭莹 张子俊

脚本:李霭莹 彭琳

编导/拍摄:钟志辉 卢逸轩 张子俊

剪辑:李志颖

设计:潘洁 谭唯

● 粤来粤好百千万·探宝县域特色产业>>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