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乡镇一线,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今年暑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统筹组建120支社会实践队伍,组织近2000名师生分赴全省各地乡镇村落、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服务。师生们以专业所长为民解忧,服务内容涵盖产业帮扶、教育支持、农技服务、乡村规划调研等多方面。

一起来看看各个队伍的风采,为青春力量点赞!(可多选)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执梦启航”教育帮扶实践团 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潮起澳韵”实践团 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 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木铎”乡村振兴促进团 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青衿之志”科技赋能教育实践团 6.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朝花西拾”实践团 7.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蚝事发生”实践团 8.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科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 9.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春沂三下乡实践团 1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AI赋能,逐梦连樟”乡村振兴实践团 1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蕴阳曦”生态调研团 1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爱润童心”服务团 1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帆织梦”实践团 1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云启志愿服务团 1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源环净乡村振兴实践团 16.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艺体润童心”乡村教育实践团 17.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乐昌九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18.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19.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匠兴未来”非遗研学实践团 2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霞客行阳西乡村振兴实践团 2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 提交


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执梦航”教育帮扶实践团

广东二师“执梦启航”教育帮扶实践团奔赴阳西县第四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为期七天的素质教育盛宴。实践团精心设计并开设朗诵、音乐、书法、美术、劳动、体育、手工、宣讲八大特色课程,覆盖德智体美劳全维度。课堂上,书法课挥毫泼墨传承文化,手工课巧思创造激发灵感。课余时,红色宣讲传递信仰力量,急救演练普及安全知识,非遗醒狮体验唤醒文化自信,立体绘画课堂绽放艺术想象。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执梦起航”教育帮扶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执梦起航”教育帮扶实践团

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潮起澳韵”实践团

“潮起澳韵”实践团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开展实地调研和直播助农活动。作为大澳渔村的“助农主播”,团队成员在直播中聚焦东平海货的优良品质与美味的多元打开方式,详细介绍每样产品的各种吃法,从煲汤到炒菜,有效宣传了大澳渔村海产品。实践团共进行了6场直播,直播间内气氛火热,总点赞数突破10万,有效提升了东平海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关注度。

本着挖掘本土文化,用软实力带动当地发展的理念,实践团还采访阳东咸水歌非遗传承人,学习咸水歌,了解咸水歌的历史由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潮起澳韵”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潮起澳韵”实践团

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

“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赴阳东区东平镇,以“艺术赋能,校地协同”为纲,融“调研—墙绘—文创”于一体,遍访北环、沙坪、大澳三村,萃聚渔港疍家、农耕荔枝文化基因,在沙坪村绘制七色稻菽、荔枝盈枝墙绘。为大澳渔村挥彩十米虾酱长卷,以图像叙事赓续非遗薪火,还以山海屋舍为意象,创制民宿徽识与“帆梦贝影”系列文创新品,实现地域符号的现代转译。全程以短视频、推文记录,借助新媒体力量展现乡村新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

4.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木铎”乡村振兴促进团

“新木铎”乡村振兴促进团远赴新疆喀什地区,联合疏附县、伽师县及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小学,连续举办三期国学夏令营。第三期作为核心活动,该团队联合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疏附县委党校等单位,为100余名边疆学生开展沉浸式课程。通过《论语》研读、艾德莱丝绸制作等活动,让岭南文化与边疆风情深度交融。同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重走红色足迹,以励志故事激励学生树立理想。志愿者跨越千里传递知识火种,让珠水与天山文脉相连,在交往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木铎”乡村振兴促进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木铎”乡村振兴促进团

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青衿之志”科技赋能教育实践团

“青衿之志”科技赋能教育实践团奔赴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开展社会实践。他们派出了来自计算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等五个学院的学生代表,立足专业优势与当地需求,紧扣“科技赋能、文化滋养、创意引航、安全护航”四大主题,精心开设多元课程。

通过机器人编程、图像识别、科普实验等科技课程,实践团助力乡镇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与智慧应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图形化编程,实现机器人行进功能。同时,实践团还借助智能笔开展了书法、剪纸、汉字溯源、中华经典阅读等项目的学习体验活动,带领当地青少年体悟华夏文脉,厚植文化自信。此外,除了在安全教育课堂中提供实用知识与健康陪伴,实践团还在创意树叶贴画课上激发孩子们在自然馈赠中发现美、创造美,完成主题作品60余件。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青衿之志”科技赋能教育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青衿之志”科技赋能教育实践团

6.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朝花西拾”实践团

“朝花西拾”实践团由3名教师与20名学生组成,跨历史学、大数据等多个专业,具备课程设计、新媒体运营与AI技术应用等综合能力。该团队奔赴阳西织篢镇,以数智赋能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

活动期间,团队依托智能教具,推出50余节特色课程,并创作多支短视频及防溺水公益片。活动获南方+拍客、青春阳西等多家媒体报道,总浏览量超10万。该团队以技术活化文化,以教育传递温度,不仅拓宽了乡村孩子的视野,也实现了实践成员的能力锤炼与价值成长。“当AR把海洋装进课桌,孩子眼里的光比贝壳更亮。”这既是一场支教,更是一次双向的教育启迪与自我重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朝花西拾”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朝花西拾”实践团 

7.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蚝事发生”实践团

“蚝事发生”实践团再赴阳西县程村镇,以“融媒体赋能千年蚝乡发展”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拍摄宣传、实地调研、直播带货等方式,用年轻化表达构建“文化+产业+融媒体”的传播模式。

实践团通过对当地进行生蚝产业实地探访、出海拍摄等方式,创作了《重生之我是蚝王》等短视频和《一壶“蚝”故事》等图文,并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同时,他们结合“千年蚝乡”特色设计“蚝运仔”IP助力品牌焕新,还将直播带货与美食品尝、文化推介相融合拓宽销路。此外,为培育本土宣传力量,实践团还为当地村民开展短视频及AI应用培训,为程村蚝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力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蚝事发生”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蚝事发生”实践团

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科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

“博科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的15名跨专业学生,奔赴阳江市阳西县第一小学开展为期7天的“科学 + 红色”主题夏令营,课程覆盖60余名学生,并开设 40余门特色课。

首日开营仪式以破冰游戏、课程介绍拉近距离,后续科学实践课根据STEAM理念,设置科学探索、工程实践等三类课程。红色教育课含红色精神课程、传统文化体验、红色运动会。这些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科学常识,在课堂中学习红色精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科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科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

9.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春沂三下乡实践团

春沂三下乡实践团的20名成员前往阳江市阳西县开展“薪火承文脉,非遗润童心”支教与调研活动。实践队深入阳西县丹江小学开展趣味支教活动,此次活动共开设2个班级,吸引59名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以“薪火承文脉,非遗润童心”为核心,设计了非遗介绍课、趣味诗词课、创意手工课、朗诵技巧训练课等15类特色课程,累计开展40节课时。实践队队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青春活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索欲。

同时,实践队队员利用支教间隙和课余时间,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围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开展专题调研。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实践队开展调研工作,走上街头派发问卷,收集群众对本地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后续走访织篢镇综合文化站、阳西县博物馆了解非遗的发展脉络,并与织篢竹编传承人邓家龙夫妇、阳西山歌传承人谭闰瑜进行深度访谈,系统调查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春沂三下乡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春沂三下乡实践团

10.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AI赋能,逐梦连樟”乡村振兴实践团

“AI赋能,逐梦连樟”乡村振兴实践团依托外语学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优势,以“英语+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为主线,深入连樟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致力于培育本土“AI+英语”复合型人才,构建“科技赋能—教育筑基—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该团队以“AI赋能乡村”与“英语助力文旅”为双核心,面向学生、村民、村委等多群体开展九大类实践。在AI方面,开设Scratch编程、AI绘画等课程,举办“手绘VS AI”创作竞赛,推动教育融合。深入农户开展数字需求调研与技术科普,演示AI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在英语方面,围绕麻竹笋、甜瓜等农产品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英语推广能力。引导学生绘制家乡地图、扮演双语导游,并组织Village Walk双语定向越野活动,融入红色景点英语解说,探索“英语+乡村振兴”文旅推广新模式,助力乡村文化国际传播与特色农产品智能营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AI赋能,逐梦连樟”乡村振兴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AI赋能,逐梦连樟”乡村振兴实践团

1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蕴阳曦”生态调研团

“绿蕴阳曦”生态调研团奔赴阳西县沙扒镇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现场监测+实地考察+调研访问”等方式,深入沙扒镇进行全域勘察。科学划定了九类重点区域作为生物入侵监测的关键点位,“点、线、面”全方位构建起生态监测网络,同时利用“91卫星助手”精准标定信息。

在扎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团队与村民和干部展开深入交流。重点了解村民对入侵物种的认识程度、现有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基层的技术需求,为构建更有效的“人防+技防”综合治理体系寻找突破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蕴阳曦”生态调研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蕴阳曦”生态调研团

1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爱润童心”服务团

19名成员组成“爱润童心”服务团奔赴阳江方正中学开展7天公益夏令营。活动分三阶推进:前期聚焦“巧手创科学,童心探奥秘”主题,完成调研、资源评估与方案策划。筹备阶段联动多部门,落实场地、教具、培训及应急方案。推出趣味课程,用水火箭、气球风火轮等科学实验解密原理,环保袋涂鸦、漆扇活动释放学生创意,趣味运动会点燃热情,助力乡村儿童在实践中涨知识、拓视野。

团队分工明确,策划部统筹、教研部研课、外联宣传部对接宣传、后勤部保物资,还准备火灾、交通等应急预案护航安全。活动以教育赋能乡村儿童,借多平台宣传当地特色,持续扩大社会影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爱润童心”服务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爱润童心”服务团

1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帆织梦”实践团

“阳帆织梦”实践团深入阳西县织篢镇,在3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自不同专业的20名成员下设三个小组,以“文化赋能+科技兴农”理念,通过多种模式助力当地产业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阳西县织篢镇的这段时间里,实践团各小组各展所能。文创宣传组挖掘阳西元素,设计了17件特色文创作品,激活文化基因。摄影传媒组记录自然、人文与产业之美,拍摄了8个宣传视频。后勤调研组深入田间,剖析产业亮点,撰写了一份“一村一品”调研报告。三组协同以青春智慧深度参与阳西乡村振兴。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帆织梦”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帆织梦”实践团

14.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云启志愿服务团

在这个暑假,云启志愿服务团奔赴阳江市北惯镇,除了探寻当地人文底蕴以外,还在阳江北惯积极开展人文调研与社会实践。该服务团开展了人文助力文旅发展行动,成员穿梭于北惯的大街小巷、古村旧落,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收集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

在文化调研过程中,团队精心拍摄北惯的特色建筑、民俗活动照片,依据调研成果,精心制作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文旅宣传手册。手册里不仅有北惯的景点介绍、美食推荐,还有独特的文化故事。同时,团队还规划出一条特色文旅路线,涵盖民俗体验游、美食探秘游等不同主题,希望旅客通过这一路线听到北惯往昔的悠悠回响,沉浸式感受当地人文魅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云启志愿服务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云启志愿服务团

1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源环净”乡村振兴实践团

7月12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源环净”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开启为期8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至此,这支由20人组成的突击队,在新墟镇做起了乡村振兴的“播种者”和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为守护绿水青山,“科源环净”团走进新墟镇,开展新污染物科普与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灌溉河流域精准采样检测水质,走街入户讲解新污染物来源、危害与防护知识。同时走进新墟中小学,以生动课堂、趣味游戏和科技节互动,在孩子心中播下环保与科学的种子。在此过程中,团队共派发513份宣传单、深入104户居民家庭、开展“科普课堂+科技节”2场、水域检测3天,还针对当地环保短板提出切实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公众“识污、辨污、防污”的意识和能力。此次行动不仅筑牢了新墟镇的环境健康防线,也展现出高校学子知行合一、求真力行的青春担当。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源环净”乡村振兴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源环净”乡村振兴实践团

16.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艺体润童心”乡村教育实践团

“艺体润童心”乡村教育实践团15名学子赶赴阳江市阳西县育才小学开展系列课程,致力于弥补乡村艺体教育短板,通过专业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基础+第二课堂”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涵盖体能训练与知识,第二课堂开设美术、音乐、文化传承、手工扎染等多门类内容,以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与提升素养。

此外,在安全保障下,团队还组织开展了跳绳、足球、飞盘等户外体育运动,并在支教尾声举办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协作、感受成长快乐,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艺体润童心”乡村教育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艺体润童心”乡村教育实践团

17.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乐昌九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乐昌九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深入乐昌市九峰镇开展“绿美广东,助农增收”主题实践。团队以新媒体赋能农业、旅游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支部+合作社+电商+营销”与“农旅融合”双线调研,走访农业合作社、民宿、快递站等30余个地点,访谈村委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新农人及农户50余人次,并完成黄金柰李品牌认知等主题问卷调查。

实践中,团队成员沉浸式参与黄金柰李采摘、包装、直播售卖全流程,助力特色水果销售额提升。深入挖掘当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经验,整理当地国家级企业绿峰合作社、阿坚合作社发展案例,总结套袋技术推广、冷链物流建设等产业升级成果。调研农旅融合现状,为林家小院等民宿经营、红枫观光园规划提供参考。同时,团队聚焦产业痛点,形成含供应链优化、品牌塑造等维度的建议方案,为九峰镇农旅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乐昌九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乐昌九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1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四年七赴茂名化州市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围绕“研究县域特色经济产业增收途径”的主题,多维度探索化橘红产业持续增收的有效路径。依托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深入化橘红种植基地,勘测化州柚生长环境,精研土壤之本、严防病虫害之源,为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在平定镇大岭村,实践团针对化州柚生长情况大批量收集生物样本信息,建立图像模型。观察记录长势较好的化州柚树的情况,将其与其他果树进行横向对比。将相关病虫害样本资料汇总成数据集,为“农易宝”病虫害检测系统提供可靠的样本依据,助力系统落地化州。

该系统借助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针对植株生长状况,精准识别病虫害,为农户提供科学防治方案,避免盲目用药,降低种植成本,为化橘红的健康生长筑牢技术防线。当数字化工具走进果园,种植户们终于能告别“凭经验”的模糊判断,精准把握防治时机,让每颗橘红都长得更稳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19.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匠兴未来”非遗研学实践团

“匠兴未来” 非遗研学实践团赴广东阳江雅韶镇开展以“非遗传承匠兴间,少年美育谱新篇”为主题的七天“三下乡” 活动。活动中,团队在笏朝小学开设漆扇、剪纸、灯笼、皮影等非遗体验课,激发学生文化兴趣,结课仪式上学生展示成果并获赠礼品。同时深入调研,探访雅韶十八座、八一村、雅韶乡农会旧址等挖掘历史文化,专访豆糠糍传承人记录技艺与故事,两度拜访阳江漆器博物馆,还与漆艺大师黎汝汉深度交流。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实践团精心产出两条纪录片。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从制片、摄影到剪辑全程参与,用3台相机、2支灯棒记录下非遗技艺细节与活动点滴,为阳江漆艺、雅韶豆糠糍两项非遗留存珍贵影像资料,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匠兴未来”非遗研学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匠兴未来”非遗研学实践团

20.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霞客行阳西乡村振兴实践团

霞客行乡村振兴实践团赴阳西县程村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程村镇、沙扒镇、塘口镇等地,以“数字赋能百千万,青春助力文旅兴”为主题,聚焦当地生蚝产业、红树林生态及古堡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

通过实地调研、文旅宣传片拍摄、直播助农带货及文创产品设计等多元形式,团队致力于探索新媒体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大学生-农户-政府-企业”四方联动,为阳西县文旅融合与数字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思考。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霞客行阳西乡村振兴实践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霞客行阳西乡村振兴实践团

2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

“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投身阳西乡镇,带着专业音乐戏剧美育理念,从校园奔赴基层。该团队将音乐学院的艺术积淀,转化为助力乡村美育建设的动力,以戏剧为媒介,把课堂所学融入基层实践。

在这次阳西之行,“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在塘口镇中心小学深度扎根。成员们发挥音乐剧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戏剧美育活动。他们带着原创剧本走进乡村校园,开展音乐戏剧课堂,教孩子们在戏剧表演中感受家国情怀、传统美德、非遗文化。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每一步都饱含助力阳西基层美育的热忱,成为阳西暑期实践中亮眼的美育火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渔音剧浪——戏剧美育工作坊”突击团

南方+记者 黄子欣

通讯员 林晓雯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