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勇救落水阿婆不幸溺亡的阳江少年:曾给病重同学捐零花钱

南都即时
+订阅

罗家祺来自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刚刚过完17岁生日。8月21日17时许,他正和同学在河边钓鱼时听到一阵呼救声。出于本能反应,不会游泳的罗家祺第一时间跳入河里营救落水的60多岁阿婆。不料,阿婆被安全救上岸,罗家祺却不幸溺亡。

事后,罗家祺被官方认定系见义勇为。8月26日,罗家祺的母亲梁女士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这几天流尽眼泪,“我好想告诉他,你不会游泳不能下水,你没法想象妈妈有多痛。”同伴小全表示,为朋友年轻的生命逝去感到惋惜,事发后父母也不再让他到河边玩耍。

得知罗家祺为救人不幸溺亡,曾救起溺水者的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老师王滔非常心痛,他再三提醒道,“本身不会游泳或者遇到水流太急,一定不要贸然下水施救,而是等待专业的救援力量。”

罗家祺。

着急救人手机都没掏出来

“我们第一次去这条河边玩。”罗家祺的同学小全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当天,他和罗家祺及另外两个朋友拿着鱼竿去河边钓鱼,后来一起捉螃蟹时,“一个阿婆掉到河里在挣扎,她呼叫救命”,眼看着她从岸边半米的位置,被急流越冲越远,“阿婆一开始尝试游泳,后来体力不支,采用仰漂姿势”。

“我们准备打电话报警,这时候家祺一句话都没说,突然跳下水中救人。”小全注意到,罗家祺着急救人,手机都没掏出来,但他和自己一样,并不会游泳,只能拼命挣扎,被水流冲出10米开外。

小全说,同行的一个会游泳的朋友主动下水救罗家祺,由于水流很急,“水很快淹没他的脖子,眼看没过头顶,我看不对劲,赶紧用钓鱼竿将他救起来”。

事发河段。

在水流的冲击下,阿婆又渐渐朝着岸边漂来,“距离我的钓鱼竿大概还有10几厘米,她游过来抓住钓鱼竿”,最终阿婆获救,被水流冲远的家祺却不幸溺亡。

小全回忆,罗家祺热心豪爽,“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看到路人不识路,也会主动过去指路,平时小伙伴们一起烧烤聚餐,“有朋友AA困难,他都会大方地说这次我来”。

小全说,自己为朋友年轻的生命逝去感到惋惜,事发后父母也不再让他到河边玩耍。

曾为同学捐出零花钱

8月26日,罗家祺的母亲梁女士告诉南都记者,这个暑假,儿子每天都会和她保持密切联系,“平时下午5点多钟,我都会问他要不要回来吃饭,只有那天我问晚了”。事发当天18时许,她做好饭后打罗家祺电话发现关机,“儿子怕我担心,从来不会关机”,这让她察觉异样。

不久,罗家祺的同学便跑来家中告知罗家祺救人溺水,梁女士19时左右到达现场,发现有工作人员正在打捞。直到20时许,罗家祺被打捞上岸。

“我儿子不会游泳。”罗家祺的母亲梁女士说,自己只在罗家祺三四岁时带过他去游泳池游泳,海边长大的她虽然水性好,但她深知“欺山莫欺水”的道理,经常叮嘱儿子不要下水,没想到儿子救人时忘了母亲的嘱托,“他救人完全是凭本能”。

“我看到他鞋子都没来得及脱,穿着他最喜欢的那双球鞋,兜里还有上个月买的新手机。”梁女士悲痛万分,小时候因家里穷让孩子受苦了,“现在我能挣钱,希望给孩子好的条件,我花4500多元给他买了新手机”。

罗家祺小时候的捐款留影。

罗家祺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在梁女士眼里,小儿子虽然成绩不算优秀,平时还喜欢打游戏和钓鱼,但是心地善良。她向南都记者翻出一张罗家祺小学五年级的捐款照片,罗家祺手里捧着两张二十元纸钞,冲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

当时学校有一个同学病重,同学们自发捐出5元、10元的零花钱,罗家祺向妈妈要了20元捐款,“老师说捐款够了,但他主动将自己仅有的20元零花钱也捐出来了,希望帮助同学”。

“首先考虑使用工具施救”

8月23日,罗家祺勇救落水者的行为,获阳江市公安局江城区分局认定为见义勇为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获救阿婆患有心脏病,被救上来后身体不适,先行回家吃药。事后,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阿婆一家向罗家祺家长致谢,并表达了歉意。

“马上开学9月,他就要读高三了。”梁女士难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每天以泪洗面。她表示,虽然儿子获得见义勇为的荣誉,但她认为见义勇为也应该量力而行,“我好想告诉他,你不会游泳不能下水,你没法想象妈妈有多痛......”

看到像罗家祺这样的热心人,因为技巧和经验不足,不幸溺亡,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老师王滔非常心痛。2020年,他曾在茂名市官渡公园成功救起一名溺水男子,自小水性很好的他,曾在学校教授游泳课。

王滔介绍,发现溺水者后,先不要盲目跳水施救,第一时间看周围有没有游泳圈、棍子、绳子、钓鱼竿等救援工具,有的话就尽快抛到水里给对方。

如果周围没有救援工具,需要下水救援,要先尝试和溺水者沟通,“取得彼此信任”,从其身后拉其衣领或胳膊,以踩水形式拖带上岸。

王滔提醒,如果溺水者挣扎得特别厉害,一定不要贸然靠近,防止其抓抱自己一起溺水,“可以等他挣扎得没那么厉害再施救”。

“本身不会游泳或者遇到水流太急,一定不要贸然下水施救,而是等待专业的救援力量!”王滔再三提醒,当溺水者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救人心切时,紧急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甚至忘记自己不会游泳选择下水施救,这时很容易酿成悲剧。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