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警情、恶意报警600多次丨这能刑吗?

南方法治
+ 订阅

110报警电话是守护群众安危的“生命线”,但有人却虚构警情,恶意报警数百次,对社会公共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被人殴打”“办不了门禁卡”……广州一男子蔡某多次虚构警情,上演“狼来了”的闹剧。蔡某用3张手机卡,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累计达612次,即便被多次行政处罚后仍屡教不改。频繁拨打110报警电话,无故非法占用公共资源,这能刑吗?

【省流版】

1.多次恶意报警,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

2.此外,多次恶意报警滋扰公共秩序,造成公共场所严重混乱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若虚构警情,编造虚假的火灾、疫情、地震等险情、灾情报警,还有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3.另外,恶意多次报警即便未达刑事犯罪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可能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完整版】

这挺刑的,并且已经判了!

虽说无论你何时何地拨打110,民警们总会第一时间接通。但若多次恶意报警,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后果,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近日,广州市白云法院依法对上述案件作出判决,被告人蔡某犯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本判决现已生效。

此外,若多次恶意报警滋扰公共秩序,造成公共场所严重混乱的,还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朱某酒后为发泄情绪,拨打110及12345热线共219次,对接警员辱骂、威胁,并恶意投诉民警,造成接警系统瘫痪及政务资源浪费,最终因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若虚构警情,编造虚假的火灾、疫情、地震等险情、灾情报警,还有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另外,恶意多次报警即便未达刑事犯罪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若恶意报警导致警方、医疗机构产生额外支出,或造成他人损失,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110报警电话不是情绪垃圾桶,更非恶作剧的舞台,每一次恶意占用,都可能让真正身处险境的人错失救援时机。正确拨打110,需保持冷静、说明关键信息、如实反映情况,无需帮助时及时撤销报警。让我们共同守护这条“生命通道”,把它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统筹:祁雷 张梓望 杜玮淦

文字/出镜/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李乾

海报:吴颖岚

编辑 朱丹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