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之南柚子熟了!引自“世界柚乡”,早原产地一个月上市

南方+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近日,在徐闻县南山镇乙神村的乙神村三红蜜柚种植园,一个个饱满的三红蜜柚,被农民们从树上采摘了下来。种植园技术总监林剑峰摘下其中一颗,剥开递给笔者品尝。果肉饱满的三红蜜柚,一口下去,瞬间爆汁,口齿间溢满柚香。

“这里生产的三红蜜柚,比主产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那边的要早,因此会被我们拉回平和县,在那里进行分销。”林剑峰是福建漳州人,今年,是他在徐闻南山的第九个年头。

近年来,徐闻县南山镇乙神村大力发展三红蜜柚种植,总产量超100万斤,总产值可达数百万元。同时,种植园区已发展成集三红蜜柚种植、军训服务、旅游发展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露峥嵘。

源自“世界柚乡”

在徐闻进行本土化改造

“我们的柚子,从平和来,向平和去。”林剑峰介绍道,乙神村的三红蜜柚原产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琯溪西圃洲地,在当地已有500多年栽培历史。

几百年前,平和县的琯溪蜜柚是用于进贡的贡品。记载于清光绪三年《漳州府志》的史料写道:“平和产者呼琯溪蜜柚,贡元时始此。康熙丙寅年,奉文采办。后以例贡,岁运二度,每次四颗。”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与口碑积累,平和县收获了“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称。

而如今,琯溪蜜柚在大陆最南端获“新生”。2015年,乙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平发现柚子种植产业有广阔的前景和经济效益,于是他拿着村里的土送给相关专家进行化验,发现乙神村的土质、温度、气候等都适合种植三红蜜柚。梁平随即从福建引进200多亩琯溪三红蜜柚品种试验种植,经过一年试种成功后,到目前,已扩大种植面积达数百亩,长势良好,挂果累累。

从平和县到徐闻县,气候也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变成了热带季风气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适应是关键,这意味着在种植方式上,要进行本土化改造。

以施肥为例,结果期对肥料需求量比较大,大概要追肥五次。由于施肥周期是根据三红蜜柚树的年龄和结果量来判定,因此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判定。据悉,每年到了结果期,林剑峰都会从福建引入专业人才,对种植园进行打理。

“最难熬的是前四年,起码要4年之后才开花结果,导致投资回本的周期比较长。”林剑峰介绍道。如今,种植园的三红蜜柚已逐步进入盛果期,单株可达产量80~250公斤、亩产量达2300~5000公斤。

八月赶早上市

三产融合年产值数百万

大约下午五时许,天空飘起毛毛雨,林剑峰随即指挥采摘工人们停下来休息。“只剩几天的采摘期了,采摘结束后,就要等到明年才能采摘了。”林剑峰感慨道。

装满三红蜜柚的货车随即往国道上开去,负责采摘的村民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介绍,三红蜜柚产业不仅让村民们可以通过打工得到劳务收入,同时,还让他们在种植园里进行立体种养,如在果树行间种韭菜、小南瓜等其他农作物等,挂果后又可以在树下搞养殖,获得多项收入。种植三红蜜柚已开辟为当地农民一条致富好门路。

乙神村的三红蜜柚八月份上市,比福建早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是他们的销售黄金期。这一个月后,乙神村的村民们还要如何利用三红蜜柚增加收益?乙神村的答案是:向产业链后端延伸,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据悉,该产业园年综合产值已高达850万元。

“每年9月开始,我们园地旁就有热闹。”林剑峰介绍,紧邻的徐闻县雏鹰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吸引大批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军训。产业园已悄然转型,集三红蜜柚种植、军训服务接待、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农业+研学+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已然成形,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去年8月,湛江科技学院“雏鹰展翅青年”实践团在深入调研后,不仅为三红蜜柚设计了精美包装,更献策拓展线上销售、多元化发展,将其定位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

今年5月,湛江徐闻南山镇与海口秀英西秀镇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特色农文旅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交流”为主题,在南山镇乙神村三红蜜柚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活动。双方就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品牌培育及产销对接机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合作可能性。

湛江发布编辑部

撰文:陈明维

摄影:陈欢 陈明维


编辑 邓巧月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