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周婉芬荣获2025年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成为佛山首位获此荣誉的医生。
扎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24年,周婉芬以其精湛医术和高度责任心获得老百姓信赖。在近期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周婉芬凭借卓越的职业警觉性,在佛山全市率先识别并规范上报高度疑似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的聚集风险,为上级部门快速响应、精准施策、阻断传播链赢得了至关重要的黄金窗口期。
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周婉芬(左)扎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24年。欧阳少伟 摄
此后,她所在的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承担了大量采样、医疗救治、防疫指导等繁重任务,为守护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构筑了坚实防线。
广东最美医务工作者是如何炼成的?她的敏锐从何而来?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南方+对话周婉芬。
南方+:你在佛山全市率先识别、上报了基孔肯雅热风险,是如何做到的?
周婉芬: 我们日常在顺德三院和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接受了大量医防融合的业务培训。今年4月起,我所在的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启动登革热“逢疑必检”。6月,三桂社区出现今年首宗登革热病例后,我们升级为“逢热必检”,并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确保不漏掉任何可疑病例。
7月2日,我接诊了一两例出现皮肤红疹、发热、关节痛的患者。7月7日下午,又有一位症状高度相似的居民前来就诊(关节痛、皮疹、发热),但登革热检测结果为阴性。这位居民作为我的签约家庭,关系融洽,她告诉我其家庭附近也有邻居出现类似不适。
我立即警觉起来:病例集中出现于同一区域,症状高度一致(皮疹、发热、关节痛),且登革热检测阴性——这极不寻常!
我判断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第一时间上报给站长,信息逐级反馈。区疾控中心高度重视,7月8日上午,我们迅速组织对5名症状相似者抽血采样,结果全部确诊为基孔肯雅热。
南方+:作为一名扎根社区一线的家庭医生,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周婉芬: 我1998年起在北滘医院妇产科工作约8年,之后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多年的基层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做好这份工作的核心在于用心。
一方面,我们持续提升软件服务质量和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多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份关心,就能让患者感受到不同。医生的话语有时能“治愈”患者一半的忧虑。
另一方面,建立深厚信任是关键。每位家庭医生都熟悉自己团队负责的片区,对重点人群、特殊患者了然于心。居民对我们非常信任,不仅看病,家长里短、健康咨询,甚至孩子暑期割包皮这样的事都会来询问。这份信任来之不易。
工作方式也在转变。过去我们主动上门,为90岁以上卧床老人定期量血压、测血糖,做健康宣传。如今,居民更主动找我们,家里有人身体不适、或是在大医院确诊需要手术,都会再来听听我们的意见才安心。这种从“我们找居民”到“居民找我们”的转变,正是深厚医患信任的体现。
南方+:你认为基层医生应该如何担当好自身的职责使命?
周婉芬: 作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的岗位责任至关重要,且日益凸显。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居民健康信息的“第一哨点”。居民日常健康状况或突发异常,往往是我们最先掌握第一手资料。
例如这次疫情,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家庭医生冲在最前面,上门指导有症状的家庭进行初步隔离。疫情防控必须与时间赛跑。越早控制,越能保障群众健康,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可以说,我们是社区健康网络的“神经末梢”和应急响应的“先头部队”。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对群众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们的岗位平凡,但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健康防线。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