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位居全省首位,帮助6.01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比增长18.6%。其中,广州上半年使用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惠及33.16万人次、6.86万家次单位,充分发挥了补助资金稳就业效能。
今年以来,广州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升级就业服务、失业监测、创业扶持三大平台,用好就业补助和创业担保贷款两项资金,以“三平台两资金”为抓手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效能。
356家就业驿站基本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今年以来,广州不断升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精准供需对接“促就业”。在整合资源方面,广州构建线上线下多元招聘矩阵、突出需求导向的技能培训、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就业帮扶、打造创业服务生态链、筑牢劳动权益保障防线,打造协同高效、功能齐全的公共就业服务阵地。
截至目前,广州全市共打造2个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356家就业驿站,基本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同时,广州强化数字赋能,全市就业驿站全部入驻“粤就业”小程序,居民群众实现就业业务“指尖办”“码上办”。
在100家就业驿站试点引入就业一体机等智能设备,集成AI简历诊断、模拟面试、3公里岗位地图等功能,实现求职者“刷脸求职”“云端面试”,提升供需匹配效能。
此外,广州出台《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涵盖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流程规范、结果评价等不同维度,通过强化动态管理、完善奖惩措施,持续提升就业驿站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在就业失业监测方面,广州通过科学动态监测,严控样本质量,按产业行业发展情况、就业人员数量等,甄选2618家样本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并密切跟踪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定点监测对美出口重点企业新招聘率、流失率和缺口率,以点带面掌握就业失业第一手动态信息。
在监测基础上,广州深入分析研判,对比分析全市就业失业登记、社保、重点企业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等数据,形成季度就业监测分析简报。
据统计,广州上半年1700家定点监测企业招聘活动保持活跃,用工缺口持续收窄,总体态势稳中向好。
此外,广州精准跟踪帮扶,印发登记失业人员服务标准化手册,推广AI智能外呼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实现月均跟踪服务超34万人,同时推动“失业登记信息”数据回流,从全市有效失业登记信息中导出近20万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人员名单,推送至各区开展跟踪帮扶,构建“发现、服务、跟踪、反馈”闭环机制。
上半年全市共使用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惠及33.16万人次
为用足用准就业补助资金,释放政策红利“稳就业”,广州统一补贴发放标准,明确延迟退休涉及就业创业补贴审核标准,联合市财政部门明确一次性扩岗补助列支渠道,组织业务专题培训,保障政策平稳过渡。
同时,广州强化预算精准执行。紧盯时间节点,加强督导检查和数据监控,每月通报支出进度,确保及时发放兑现。上半年全市共使用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惠及33.16万人次、6.86万家次单位,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稳就业效能。
此外,广州严把资金安全关口。开展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和补助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制定《重点补贴项目疑点排查指引》《就业补助资金追回工作指引》和《审核要素白名单管理工作指引》,对多发错发、违规申领等问题,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精准锁定高风险线索,排查疑点数据328条,定期通报典型问题案例,切实筑牢就业补助资金安全防线。
全市13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带动就业超20万人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培育创业扶持孵化平台,鼓励创业创新“扩就业”,一方面,广州优化大众创业政策环境。
2024年底,广州全面启动“穗创未来”创业服务巡展项目,线上打造“穗创汇”宣传阵地,线下举办各类政策宣讲活动12场,同时健全“白名单”工作机制,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深度对接资金、基地、培训等创业资源,全市13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带动就业超20万人,形成“孵化培育—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另一方面,广州挖掘乡村创业内生动力,将培育乡村振兴创业典型村纳入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市、区分别组建指导组,以“一村一组”推进涉农区12个创业典型村建设工作,并印发全市建设方案,围绕创业实体、带动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建设标准,总结推广5类乡村创业典型模式,为农村劳动力等群体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在激发港澳台青年创业活力方面。广州高标准管理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服务能力、孵化成效为重点,指导各区因地制宜设定区级标准,新增认定一批优势突出、效应集聚的区级基地。截至7月,全市现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7家,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733个。
为精准助企惠企“带就业”,广州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一是推广“政银担”业务模式。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化解贷款信用不足、贷前审批流程较长等难题,以更灵活的担保审批方式撬动多级担保基金,满足创业者及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上半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笔合计2.49亿元,审核支出贴息资金1197万元。
二是优化经办流程。深入调研创业者及小微企业融资堵点问题,规范办理程序,实现“申请—审核—放款—贴息”全流程衔接。
三是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经办银行绩效管理,完成新一轮业务合作协议续签,对逾期项目进行风险监控,严格落实代偿审核规定,实现扩面增量与风险可控双平衡。
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钟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