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的蜂
又来了个假院士!这回是“俄罗斯外籍院士、苏辙后人”苏文。(郏县通报“苏文33亿元投资”问题:将认真反思、以此为戒>>)
根据报道,一个名为“苏文”的中年男子,近年来在河南郏县混得风生水起。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文化大咖”的头衔全是漏洞。
如头顶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属于非政府性质的民间组织,与官方认可的“俄罗斯科学院”有本质区别,打的是“擦边球”。所谓的“海南东坡书院”,经多方查证根本不是正式注册的法定机构,纯属子虚乌有。最荒诞的是“苏辙后人”身份,竟同时存在31代、35代和41代等多个版本,面对质疑时,他轻描淡写地改口,“与总谱有点小差异”。
郏县和苏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图/郏县融媒
就这样一个连基本身份都无法自洽的人物,却成为当地的“座上宾”。2021年12月,郏县多位领导赴海南省海口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他们与之洽谈的对象便是苏文。此后,在“省领导”引荐下,苏文与郏县政府签署了总投资33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完,苏文又顺理成章获得“郏县东坡书院院长”“郏县三苏研究院副院长”等身份,并在外多处活动。然而,所谓的33亿元大项目并无进展,三年里投资分文未到,项目处于“空转”状态。
郏县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安葬之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坟”及国家4A级景区三苏园景区,对三苏文化的开发热情可以理解。但对发展的迫切渴望,不应异化为对“名人后裔”的盲目轻信、对“外籍院士”的无脑追捧。特别是事关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招商活动,更应该对合作方的身份进行深入考察。此事中,幸好没有造成实质性的经济损失,但导致的声誉和形象损失,耽误的发展时间,又该如何衡量?又有谁能负责?
类似荒诞剧并不少见。近期被打假的阮少平,打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旗号,游走在“中医传承”“一带一路”等各种论坛上;创立“清大经管”的曹玉磊,以“清大经管院执行院长”名义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这些骗局并不高明,却几乎屡试不爽。特别是涉事的很多高校、地方、医院等,在大众认知中都是比较严谨的单位,却一一中招而不自觉,也暴露出在发展政绩的冲动下,掉入了盲信盲从的认知陷阱,其实质是发展焦虑下的急功近利。
对“光环”的无脑崇拜,最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政治骗子”到“学术骗子”再到“文化骗子”,无一不是如此。要根治这类乱象,必须从制度建设与观念转变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制度机制,将资质审核、风险评估、责任追溯等环节落到实处,杜绝“拍脑袋”决策;另一方面,要破除“唯头衔”“唯名气”的思维定式,该核查的要核查,该走程序的不能省略。只有自身变得无缝可钻,才能避免下一个“苏文”乘虚而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