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山体垮塌瞬间,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时长共1分08秒)
视频|山体垮塌瞬间,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
8月6日8时30分,由于连日大雨造成山体垮塌,致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大源村黄庄片区有房屋受损,造成14人被困。截至8月8日12时40分,14名被困失联人员全部被发现。其中,35岁的值班治保队员汤伟鹏为疏散群众牺牲。
8月6日清晨,经历了连日暴雨后的黄庄片区,一股反常的黄泥水从山体向居民楼冲刷而来。此时,不少人还在梦乡中。2公里外的值班室内,汤伟鹏还有10分钟下班,听到同事发出的警报声后飞速驰援,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疏散群众。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疏散中,汤伟鹏用最后一声“快走”和奋力一推,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自己却被无情的泥石流吞噬。
生死关头,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
8月6日7时43分许,大源村三社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颐雅苑后山上有较多的黄泥水溢流。工作人员觉察出异常,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敲锣打鼓、敲门入户等方式紧急疏散群众,并同时向大源村委及大源街道办事处报告。
“有人吗?快快快,此处危险,紧急撤离!”身着黑色治保队服、肩佩“广州街坊”红袖章的汤伟鹏穿梭在颐雅苑的巷子里,挨家挨户拍打居民大门。接到山体出现黄泥水的紧急通知时,本已值完夜班应该下班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你们走前面,我断后。”在疏散群众过程中,汤伟鹏始终走在队伍最后,确保不落下一个人。
时间就是生命,他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疏散群众,短短时间内成功转移83名群众。
当泥水突然冲刷而下,房屋开始坍塌的千钧一发之际,汤伟鹏大喊一声“快走”,用尽全力将同行的大源街道办事处干部彭志良和张桂财往安全区域方向推。就在这一瞬间,轰然倒塌的房屋将他掩埋,而那声“快走”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的绝响。
彭志良回忆,事发前他与治保队员正在紧张地通知群众撤离。当他们站在二街十号门前劝离最后一批住户时,山体垮塌的轰鸣声突然响起。
“太突然了,听到一声巨响,我就喊‘快走快走’,治保队员推了我一把。”彭志良被推出外面,没被那些瓦砾泥土盖实。短暂失神后,彭志良忍痛爬出废墟。他回忆:“民宅在数秒内坍塌,倒下的瓦砾和泥土就在身后半米处堆积成坡,治保队员完全压在下面了。”
在病房内,彭志良多次哽咽:“是他把活着的希望留给了我。他还很年轻,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跑出来后,我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是懵的,身后房屋倒塌成为一片废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同事李承辉仍然心有余悸,“等回过神来,我们马上拨打汤伟鹏的电话,却已经无人应答了。生死关头,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自己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他原本8点就下班了”
山体垮塌发生前,广州市连降大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7月30日至8月5日,大源街为防范地质灾害,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汤伟鹏所在的治保队,事发前已连续多天巡查隐患。“平时他们负责整个村的社会面防控,治安应急,特别是应急突发的,都是他们冲在前面。”彭志良提到。
“他原本8点就下班了,完全可以离开现场。”李承辉哽咽着回忆,“但险情就是命令,他选择留下,结果错过了下班时间,也错过了活下来的机会。”
汤伟鹏用生命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信念,那双推开他人的手,托起的是沉甸甸的生命之重。
翻开汤伟鹏的工作履历,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2019年3月,他加入大源村治保队,虽中途因家庭原因短暂离职,但2022年3月又重返岗位。
“他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同事徐宇民说,“这段时间我们工作非常忙,暑假他并没有陪妻子和孩子回娘家,而是选择留下来专心投入工作。”
在同事徐宇民眼中,汤伟鹏是个“话不多但做事扎实”的人。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转运红码人员,还是日常巡逻防控,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道路积水时汤伟鹏徒手清理下水道口垃圾。
今年5月底,他和队友在夜巡时发现大风刮倒的大树横穿路面,立即冒雨疏导交通,避免事故发生;8月初,接到火灾警情后,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疏散群众,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村里治安、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反诈宣传……治保工作说起来繁杂,但却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肯定要尽全力干好。”这是汤伟鹏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巡逻组成员,24小时三班倒是工作常态,他总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主动参与治安防控、消防应急等急难险重任务,从不挑肥拣瘦。“到哪个岗位他都无所谓,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毫无怨言。”徐宇民这样评价他。
令人钦佩的是,汤伟鹏还主动学习消防技能,积极参加消防站比武和最小应急单元比武,锤炼专业技能;在兼任微型消防站消防员期间,他认真钻研业务,时刻准备着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爸爸维护村的平安,像超人一样”
因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需要早晚倒班,有时遇到紧急任务,哪怕休息也得迅速归队,孩子们都很少能够见到爸爸,陪孩子玩、辅导孩子写作业更是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好在妻子姚桂枝善解人意,从未抱怨,每当孩子问“为什么爸爸还不回家”,她都会说:“爸爸在维护村里的平安啊,像超人一样,可厉害了。”
山体垮塌前转移群众路上。
在妻子心中,汤伟鹏或许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父亲,但他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英雄。汤伟鹏把“家”字写进背影,在平凡的工作中守好小家,守护万家。
为了不影响工作,今年暑假他并没陪同妻女回娘家,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当噩耗传来,妻子连夜从惠州赶回,面对丈夫冰冷的遗体,哭得不能自已。
“我们是本地人,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真的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这是汤伟鹏和队友们常说的话。“我们治保队员大多身兼数职,是山火、险情等突发事件的重要救援力量,我觉得他就代表了我们共同的信念——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家乡的平安。”李承辉说。
近年来,大源街的美丽蜕变凝聚着以汤伟鹏为代表的基层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用默默付出换来了群众的安居乐业,用无私奉献守护着一方平安。
汤伟鹏走了,但他那“实在又靠得住”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他那“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壮举永远镌刻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相关
采写:南方+记者 谭超
拍摄:南方+记者 石磊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实习生 曹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