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经济试点获省级认可。11日记者从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获悉,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四批),介绍了省内六个典型案例,其中《佛山市三水区点水成金—探索水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成为入选案例,以三水创新丰富广东经验。
而这个模式,就是盘活芦苞涌11公里水域及周边约2000亩土地的芦苞涌一河两岸水经济项目(下称“水经济项目”)。
芦苞涌从防洪向“多元价值”转身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就用《明发青塘芦苞》称赞芦苞涌的美丽景色。
而芦苞涌作为当地重要的水利枢纽,也是三水区最大内河涌,千百年来仅被赋予防洪排涝的单一功能,“黄金水道”和“文化IP”的潜在价值未被深入挖掘。
2024年,水经济项目作为三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子项目之一,入选为佛山十大水经济试点之一。2025年2月25日,广东胥江文旅控股有限公司以1.76亿元竞得开发权,开启了“生态+文化旅游+经济” 的多元价值转化之路。
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水资源开发的行政壁垒,让市场力量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促成竞拍,三水区对11公里芦苞涌水域、1.4公里刘寨涌碧道及周边2000亩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确权,明确国有产权属性,为后续开发奠定法理基础。
项目区域位置图。 通讯员 芦苞镇 供图
在此之上,根据业态建设指引和建设选址要求,规避动态管理措施提及的负面情形,结合芦苞涌流域及碧道沿线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基础,规划选取芦苞涌芦苞段11公里水域、刘寨涌1.4公里碧道及黄甲竹园206亩耕地作为水经济试点范围,规范开展水上运动和滨水文旅项目。
“公司将聚焦文旅产业、康养产业、文体活动组织商业运营等主营业务,激活芦苞文旅一池春水,推动文旅资源整合优化,实现文旅产业优化布局。”广东胥江文旅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以本项目为契机,将沿岸的产业、航运、文旅、康养、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发展水上运动、农耕研学等绿色产业,把芦苞涌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滨水经济带。
三水探索水资源生态产品新价值
从现有情况看,水经济项目将实现三重效果,可达到“点水成金”目标。
首先项目对地方经济跃升将带来明显促进作用。通过创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生态产品从资源到资产的价值跃升,项目涵盖水上运动、滨水康养、文化体验等12个项目,其中可经营性项目9个,预计项目年均收益为1.016739亿元。
经过精心规划和持续投入,芦苞涌的水利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改善,不仅有效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环境,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美景。
芦苞涌一河两岸水经济项目签约仪式。尹辅华 摄
如今,芦苞涌沿线已建成碧道10公里,沿途连接芦苞胥江祖庙、水博馆、芦苞水闸、龙坡公园、芦苞温泉等水文化节点,通过这样的城市文旅项目,有助于提升芦苞的城市品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居民幸福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此次介绍典型案例时,对水经济项目成交有了明确定义,将其归类于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模式。
具体来看,该项目在创新模式与资源整合方面,通过经营权授权与整体出让,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统一规划与高效开发。
此外,项目利用芦苞涌河湖与岸线资源,将水上运动、滨水文旅等业态有机结合,拓展了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价值实现途径,为跨产业融合带来了机遇。
并且项目以《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为原则,在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同时,严守资源利用底线,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展示了水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巨大价值转化潜力。
芦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陆露丹表示,未来芦苞将进一步整合全镇文旅资源,将欢乐洞天漂流、胥江祖庙、“苞满意·鱼鱻街”以及温泉小镇、长岐古村等项目“串珠成链”,打造更多精品文旅项目,推动芦苞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