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发力“1+N+X”,九连山城闯出共富新路

南方+

“以前在深圳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广东维敏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32岁的河源连平县三角镇村民欧阳燕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让她直言“比外出打工踏实”。

  受访者 供图

欧阳燕的转变,源于连平县创新推出的“1+N+X”综合帮扶机制——通过“1个核心组织+N类参与主体+X项改革举措”,整合纵向帮扶、横向帮扶、“双百行动”资源,将分散的帮扶力量拧成一股绳,探索出一条“合作共建、能需共商、协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产业共建“前店+后厂”

九连山城崛起“工业脊梁”

“选择连平,看中的是土地成本低、政策支持实,更看重这里的‘后厂’潜力。”广东维敏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林站在占地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指着自动化生产线感慨。

  受访者 供图

作为深圳南山区横向帮扶引进的首批企业,该公司2020年落户连平生态工业园,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员工从2020年的80人到现在增加到400人,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量达4万吨,东南亚、中东、南美、俄罗斯等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1+N+X”机制中“前店+后厂”模式的精准发力。连平县政府牵头,南山区投入15.3亿元基建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建成南山(连平)共建产业园;省能源集团提供风光储充一体化技术支撑,深圳技术大学开发智能管理系统,9家企业陆续入驻,形成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据统计,2024年,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16.1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同时,今年第一季度,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农业总产值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三项指标均居河源市首位。

  受访者 供图

不仅在纵向帮扶与横向协作中成绩斐然,“双百行动”更以亮眼实绩成为助力县域发展的突出引擎。深圳技术大学驻连平服务队以“三创小院”为支点,设计“桃嘟嘟”IP及20余项衍生品,推动鹰嘴蜜桃从“卖果子”升级为“卖文化”,助力“桃花旅游文化周”吸引游客50万人次,带动消费1.75亿元。联合制定4项茶叶标准,打造“连平高山茶”品牌矩阵,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复耕撂荒茶园2000亩,整体增收超3000万元。更推动连平特产通过“线下展销+文旅+线上”模式走向大湾区,销售额增加500多万元,助力乡村游入选国家级春季精品线路。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生态价值“变现”

九连山城端上“绿色饭碗”

“没想到空气也能卖钱!”陂头镇村民谢国强站在自家林地前,算起“生态账”。村里百亩林地流转给国储林项目,每年每亩租金上百元,加上碳汇交易分红,去年他家增收近万元。

  受访者 供图

这一“点绿成金”的实践,源于“1+N+X”机制中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探索。省生态环境厅牵头争取中央及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96亿元,推动全市首个“农污治理+光伏+产业发展”资源驿站落地;在省能源集团帮扶指导下,陂头镇11个村开发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完成4.73万吨碳减排量核证,以36.21元/吨的价格出售,为村集体增收170余万元;同时探索“国储林+油茶”复合经营模式,完成6.6万亩林地流转,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206万元,连平成为粤东西北首个开发碳普惠项目的县域。

  受访者 供图

“过去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现在生态成了‘聚宝盆’!”上坪镇党委书记曾文杰指着油茶基地介绍,通过“国储林+油茶+林改”三合一机制,将2.2万亩荒山变为“绿色银行”,实现政策托底、产业增效、农户增收全链条突破,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产业化新路。村民谢月娥更是将自家2000亩林地全部流转,“以前砍树卖钱,现在护林赚钱,这账怎么算都划算。”

“‘1+N+X’的关键,是让各类资源‘各就其位、各显其能’。”连平县委副书记王昌龙道出核心:以连平县委为核心组织,统筹省直单位(纵向)、南山区(横向)、高校(“双百行动”)三类主体;通过“三张清单”精准对接需求,2024年成功举办综合帮扶工作推进会,现场签约项目13宗、动工10宗,总投资59.6亿元;2025年桃花旅游文化周又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

  受访者 供图

如今,连平的“共富路”越走越宽。产业园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反向飞地创新中心即将投用,国储林项目覆盖全县多个镇,碳普惠交易让“卖空气”成为现实。九连山城,正以“1+N+X”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连平答案”。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 李铭 苏奕楠

编辑 王瑾 羊建溶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