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暴雨中的“超人”:说着“不算啥”,做着最暖的事

点解
+订阅

暴雨夜,他开铲车救下一家三口

未来科学大奖揭晓,7名科学家获奖

“泳池魔术师”5年带出300枚奖牌

一个珠江纵队“活地图”的抗战传奇

这位明代锦衣卫,竟是粤画之祖?

。

近日,广东暴雨中涌现无数暖心身影。

他们不是超人,却用铲车、用双手、用生命接力,为陌生人筑起生的希望。

肇庆“铲车哥”10分钟救出受困家庭,东莞8位街坊、民警接力破窗救下沉车司机,黄江夫妻5分钟连救两名电梯受困者,惠州消防员转移被困老人获山歌致谢……

一句“不算啥”,一次纵身一跃,一场生命接力,都是暴雨中最动人的城市温度。

他说“不算啥”

却暖了整座肇庆城 

8月4日晚,肇庆暴雨中,沙厂老板付光路驾驶铲车冲入齐腰深的洪水,10分钟救出被困的一家三口。

01:30

(肇庆逆流救人“铲车哥”:凡人善举,光照前路!,时长共1分30秒)

肇庆逆流救人“铲车哥”付光路:凡人善举,光照前路!

事后,被救者多次请求加微信致谢,却被他婉拒:“这不算什么”。

救人视频引发热议,付光路的女儿看到后骄傲地说:“爸爸是英雄”。

这位安徽籍新肇庆人表示,要把曾经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

次日,他又主动投入到了道路清淤工作中。

暴雨中8人接力10分钟

救出沉车司机

8月5日清晨,东莞塘厦大岭古隧道积水近2米深,一辆轿车被困下沉。

55岁的李春久第一个跳入水中,随后7位素不相识的街坊、民警相继加入救援。

00:18

(特写|东莞一场没有预案的“街坊救援”,时长共18秒)

暴雨中8人接力10分钟救出沉车司机

不会游泳的冯国林、水性好的刘立传等人用扫帚、锤子破窗,10分钟内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要是晚五到十秒,我可能就没命了。”获救司机事后心有余悸地说。

暴雨夜电梯困人

夫妻5分钟连救两名被困者

8月5日凌晨,东莞黄江暴雨致小区电梯进水停运。

魏勇斌夫妇被呼救声惊醒,发现电梯内有人被困。

00:37

(电梯困人!热心东莞夫妻洪水中营救被困市民,时长共37秒)

热心夫妻洪水中营救被困市民

凭借电梯操作资质,他们顶着齐腰深的洪水,先后打开两部电梯,仅用5分钟救出两名被困者。

“当时水已淹到胸口,再晚几分钟就危险了。”获救者后怕不已。

这对夫妻的专业救援在小区传为佳话,被救者表示要登门送锦旗致谢。

养老院被洪水围困

银发阿婆获救后唱山歌感谢

8月5日,惠州一养老院被洪水围困,惠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紧急调派人员赶赴养老院开展救援。

00:15

(银发阿婆获救后唱山歌感谢救援,时长共15秒)

银发阿婆获救后唱山歌感谢救援

消防人员奋力把数名失能老人转移到皮艇上。获救后,艇上一位银发阿婆轻哼一支山歌调子感谢救援。

暴雨冲刷着城市,却冲不散人间温情。

这些平凡英雄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大爱,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

风雨中,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身影都在诉说:广东有爱,我们同在。

 湾创频道 

 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7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广州籍科学家卢志远荣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1950年出生于广州的卢志远,因其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获奖,该技术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奠定基础。

同时获奖的还有发现鸟类恐龙起源证据的季强、徐星、周忠和,以及拓扑电子材料研究先驱方忠、戴希、丁洪。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约720万元,旨在表彰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成果。详情>>

 珠海频道 

 “泳池魔术师”5年带出300枚奖牌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中学的泳池边,29岁的朱明哲正用粉笔记录着队员们的训练数据。

这位年轻的横琴青少年游泳队总教练,5年来带领团队斩获300多枚奖牌,培养出合作区首位全国游泳冠军孙闻聪。

出身游泳世家的朱明哲,父母都是资深游泳教练,如今他与母亲、妻子组成“教练家庭”,为琴澳培养游泳健儿。

从“孤泳者”到金牌教练,朱明哲用独特的训练方法,在标准泳池中游出了属于横琴的体育奇迹。详情>>

 中山频道 

 一个珠江纵队“活地图”的抗战传奇 

“这是我父亲人生中第一次穿西装,看着还挺帅吧!”黄跃进轻轻抚摸着父亲黄旭的旧照片。

照片里站在后方的青年为黄旭。

照片里站在后方的青年为黄旭。

80年前,这位珠江纵队情报员用牙膏藏密信、在衣角缝地图,成为日伪军闻风丧胆的“活地图”。

1945年五桂山反扫荡中,他冒死传递关键情报,助游击队以少胜多。

如今,黄跃进等后人走访抗战遗址、整理口述历史,让《五桂山儿女英雄传》记录下这些“隐形战士”的故事。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这些藏在卷烟盒里的抗战记忆,正成为最珍贵的“传家宝”。详情>>

 广州频道 

 这位明代锦衣卫,竟是粤画之祖?

谁是粤画的鼻祖呢?有人认为是晚清画家居廉,也有人认为是“二高一陈”,但更普遍的观点是,明代画家林良。

这位画家没有留下任何画像,人们能看到的只有他的画作。

但据《广东通志》记载,林良来自广东南海(今广州),出身贫寒,因善画而被举荐入宫廷,最终官至锦衣卫指挥。

为何这样的文官工作,却顶着武官的头衔?

在明代,没有专门的画院,宫廷画家常因军情需要,兼顾绘制逃犯画像、山川地形等工作,因此多被授予锦衣卫的武职。

林良开创的革命性的水墨写意花鸟风格,打破院体画的传统。其代表作《灌木集禽图》被后世誉为“写意花鸟教科书”。详情>>

撰文:刘自如

设计:招凤仪

统筹:杨杰利

编辑 肖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