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实施!你家娃赶上免费学前教育了吗?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青的蜂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免费学前教育的“靴子”终于落地。

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减免的政策信号也早已有之。去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明确“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7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进行部署。

从提出到落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可谓不快,其中蕴含着破解社会痛点、重塑教育公平、提振生育信心等多重深意,其中,重点要放在生育视角下解读。

当前,我国少子化程度正在加深,学前教育首当其冲。不久前,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比上年减少2万多所。在园幼儿3583万人,减少509万人。这也是在园幼儿数量连续第4年下降,相较2020年的4818万人“高峰”,减少了大约1235万人,减幅为25.62%。数据和公众的感受也大体吻合,过去几年,有的幼儿园从“一园难求”变成“一孩难求”,便是中国人口减少迹象的初步显现。

这一现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昂的养育成本,包括学前教育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上升,少则千元、多则数千元的保教费,无形中构成压力,传递到了生育端。而众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阶段财政投入越大,越会显著促进社会生育,尤其在幼儿阶段,财政性教育支出每增加1%,出生率上升0.495‰。这种影响在中低收入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以广州为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每月823元,一年就能省下近万元,作用可以说立竿见影。

结合一系列政策来看,这也正是“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无论是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列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还是千方百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以及真金白银发放育儿补贴等,都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回应家庭的“急难愁盼”,替代部分养育成本。

具体在学前教育方面,从“普惠”到“优质”再到“免费”的逻辑递进,还指向缩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破解教育内卷,从而提振生育意愿。

不过,一项政策的推行需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学前教育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

资金来源上,《意见》提出按照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具体路径中,主要从学前一年免费优先、免除保教费项目优先、困难群体优先、特殊地区优先等若干层面,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至于何时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免费,还要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各地细化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惠民效果。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才能更好地推动免费学前教育逐步落地落实。

编辑 陈文焕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