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家长解决亲子关系的困惑,让家长和孩子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联合推出“暑期心理调适指南”视频亲子关系篇。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家长们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更多>>>
暑期心理调适指南
----解锁暑假亲子陪伴的沟通密码
主讲人
惠州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教师、惠州市第八中学心理健康教师 黄媛
心理小贴士
一、沟通方式升级:从“问答”到“共鸣”
1. “观察+感受”表达法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的房间很凌乱。
不要说:“你房间像垃圾堆似的,你怎么这么懒!”而是说:“妈妈看到你的书桌上堆着书本和衣服,我担心它们会被弄脏,我们一起整理好吗?”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防御,激发合作意愿。
2. “好奇式提问”激发表达欲
当孩子刚从兴趣班回来,不要问:“今天上课有没认真?”,可以问:“今天画画班哪个活动最有趣?”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让他们更愿意多说一些。
3. “三明治反馈法”化解冲突
当孩子未完成计划时:
第一步,肯定:“你主动制定计划,这行动很赞!”
第二步,建议:“我看到你最近三天没实施,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第三步,鼓励:“上次你坚持运动一周成功了,这次我相信你也能行!”
二、日常小仪式:让陪伴融入生活肌理
1.每日“黄金半小时”:睡前聊天,用“发生了什么?你当时感觉怎样?”代替评价或给建议,专注倾听烦恼或有趣的事。
2.每周“家庭圆桌会”:分享“本周小成就”,比如“我学会了番茄炒蛋”,家长可以回应:“你当时控制火候的样子真专业!”
3.设立“情绪暂停角”:冲突时约定:“现在我们情绪火山要喷发,先冷静15分钟,喝杯冷饮再聊吧”。
真正的高质量陪伴,是卸下“教育者”角色,成为孩子世界的“共建者”。 这个暑假,愿我们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你觉得…”;少一些“快去做”,多一些“一起试试”因为孩子最需要的,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被全心倾听的温暖,和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视频:南方+记者 王昌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