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密集落子,广东怎么打好“投资牌”?|“投”出未来

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

盛夏七月,烈日炙烤下的南粤大地,建设热潮丝毫不减:南海之滨,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巨型装置奏响产业强音;北江上游,重大水利工程黄茅峡水库破土动工,挖掘机铁臂挥舞勾勒治水新篇……

00:35

(黄茅峡水库开工)

重大水利工程黄茅峡水库破土动工

大项目如同强劲的“磁场”,正以强大牵引力为广东经济注入持久动能。2025年上半年,广东GDP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微升0.1个百分点,稳中向好态势初显。

关键之年,内外压力交织、挑战叠加,广东经济要实现从“半年稳”到“全年好”,亟需用足用活政策工具箱、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以决战决胜姿态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着力激活民间投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量,既稳住当下经济大盘,更筑牢长远发展根基

大项目加速布局,重塑经济地理新版图

近期陆续出炉的经济半年报,清晰勾勒出全国及地方发展脉络: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内需成为稳经济的“压舱石”——消费主导作用持续凸显,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投资贡献亦较为突出

上半年,尽管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给广东稳投资带来挑战,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仍逆势增长2.1%。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1—6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04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57%,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基础设施和产业大项目的加速布局,正在悄然改写广东的经济地理格局。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湾区之翼”T3航站楼效果图。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湾区之翼”T3航站楼效果图。

如今,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湾区之翼”T3航站楼轮廓日渐清晰,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深圳机场三跑道计划下半年建成;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年内将破土动工……一个能级跃升的世界级机场群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成型,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将持续放大,为区域协同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

制造业领域亦有突破性进展。7月11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内,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产成功——连续72小时稳定运行,所有工艺指标均达预期,这标志着全球首创的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正式通过工业化验证,为“变废为宝”开辟新路径。

“我们正推进300万吨/年规模的中远期布局,目标是打造全国首个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功话语中透着坚定底气。

“投资在需求不足时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像白云机场三期这样的基建项目,不仅能直接拉动投资增长,更能通过提升交通物流效率,为区域产业升级和消费扩容注入持久活力。

扭住基建龙头,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近期经济学界的激烈讨论逐步形成共识: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能短期刺激需求,但中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仍在于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撰文指出:所有经典增长理论都证明,储蓄转化为投资才是增长的核心动力。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只能是由政府提供融资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一发展逻辑在广东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私营部门投资谨慎的现状,政府部门主动“搭台唱戏”——2025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投新、投缺、投资于人,加快谋划一批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好项目大项目,更好发挥国资国企拉动作用,下功夫促进民间投资,多措并举推动投资增长。

具体行动正在加速落地。省发展改革委表示,广东将坚持投新、投缺、投资于人,“不等、不靠、不拖”,持续谋划实施一批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千方百计稳住投资基本盘

南方电网持续保持在粤投资规模。

南方电网持续保持在粤投资规模。

南方电网此前透露,今年将持续保持在粤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加快广东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重点输配电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能源电力发展标杆工程、绿色低碳示范工程,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7月以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黄茅峡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广湛高铁、太平岭核电一期、阳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望年内陆续建成,届时将进一步完善全省基础设施网络和能源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广湛高铁站点之一的茂名南站。

广湛高铁站点之一的茂名南站。

“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需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稳住社会总需求,进而带动私营部门信心回升。”朱克力建议,为更好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牵引作用,广东应聚焦具有长远带动效应的项目,如跨区域交通网络和新能源基础设施;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如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资金高效利用,为经济全年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锚定新赛道,以投资“精度”提升发展“能级”

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正式“引爆”“AI智能体元年”。7月以来,马斯克发布Grok 4,国产大模型持续爆发,KimiK2性能惊艳,通义千问下载量突破4亿……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角逐,折射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正以投资为笔,在新赛道上精心描绘发展新图景。

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广东正式吹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随后召开的全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明确要在关键领域精准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新的产业发展蓝图正快速转化为具体行动:

3月,深圳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计划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终端基金,聚焦核心环节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完善产业生态;

大阪世博会上,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C成为中国馆首个具身智能“导览大使”。

大阪世博会上,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C成为中国馆首个具身智能“导览大使”。

同月,总投资超60亿元的粤实电子信息材料项目在清远连州动工,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62亿元,将为当地“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目标按下“加速键”,助力粤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好钢更要用在刀刃上,数据印证着投资的“精准度”:上半年广东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升至38.1%,较2024年提高0.9个百分点;45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达年度计划的61.7%,超序时进度11.7个百分点,投资效率持续提升。

新赛道是投资的重要方向。广东正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筛选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引领、有潜力的企业(项目)重点支持,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朱克力认为,广东可进一步聚焦战略性产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大投资强度;在低空经济等领域探索“首发经济”模式,鼓励企业率先应用新技术、推出新服务,形成示范效应后吸引资本和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壮大

广东正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东正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历史交汇点,对广东而言,着眼当前、布局未来,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是应对当下挑战的“稳压器”,更是积蓄长远后劲的“能量源”——以投资之“进”助经济之“稳”,以投资之“远”谋发展之“优”,南粤大地正以大项目建设的铿锵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聚精会神抓经济谋发展,特别是要发挥投资稳经济、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即日起推出“‘投’出未来”系列报道,聚焦困难挑战,探讨应对之策,为推动全省经济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垂注。

南方+记者 黄应来

编辑 陈梅玉 彭正子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