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蚊子引发的战疫行动,已经在佛山各地村居持续了半个多月。
在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上紧发条”的工作人员如此穿梭于房屋之间——他们戴着口罩和袖套,手拿登记表,一步未停,边跟村民打招呼,边进入屋内检查,确保屋内没有可能滋生蚊虫的点位,再叮嘱村民使用蚊帐和蚊香等防灭蚊产品,便赶往下一户。
入户检查、消杀蚊虫,是社区工作人员近期的每日必做事项。巷子里,不时可见忙着清理垃圾杂物的身影,有时还能遇到背着蓝色喷雾器的消杀组,对着路边植物、墙面等喷洒灭蚊水。
“没有积水了。”现在看到工作人员靠近,很多村民几乎脱口而出。
灭蚊防蚊成效明显可感。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了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荷村村,陈村镇潭洲村、庄头村,以及北滘镇林头社区等村居,多位村民反映,“最近很少看到蚊子了”。
“还不到松懈的时候。”腾冲社区党委书记陆培浩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佛山市于7月29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综合佛山市各区卫健局通报数据,截至7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6939例,其中顺德区累计发现5972例,占全市86%。
夏季的岭南,降水频繁,据佛山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多雨。雨水或会被一次次积攒,而这场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战斗也将继续。
清积水已成村民们每日必做事项。
01
发现首例之后
7月9日中午接到电话时,陆培浩没想到即将迎来一场硬仗。
来电通知在该社区发现的一起新疫情,6天后被顺德区卫健局正式公布。据通报,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接完电话后,陆培浩跟分管卫健的副镇长、社区负责卫生工作的妇女主任赶往医院,迅速对确诊患者进行流调。
流调需要精确到患者出现症状的前一周行程,以了解病毒的来源。他们解释来意,并让患者回忆被蚊子叮咬的地点。起初患者只说自己在家,与丈夫同住。经过一番劝导,其行程轨迹显现了出来。
随后,他们上报流调结果,并建议该患者的丈夫抽血检查,结果显示亦是阳性。
“我们都只知道有登革热,不知道有这个‘什么热’。”陆培浩回到办公室,迅速指挥下一步工作,根据以往的防疫经验,整理人口信息、分组入户、调查登记等,就基本可以摸清情况。
他们将腾冲社区2167户分成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村民代表、居委人员及医护人员4人一组,共74组,分别上门调查,了解住户的健康状况和居住环境,通知有蚊媒传染病本地案例,叮嘱清理杂物和积水,做好灭蚊和防蚊措施。对闲置房屋也记录在案,想办法联系房主。
7月9日,腾冲社区对全村下水口钉上防蚊网片。
当天晚上10点半左右,结束入户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到居委办公大厅,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电脑,以便推进后续工作。
就在腾冲社区的工作人员连夜上传信息时,几乎同一时间,当晚约11点,9.6公里外的陈村镇潭洲村党委书记苏宝华接到消息,市里发现了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调发现其去过潭洲村。
苏宝华带上几名村干部赶到通知提及的农户家中,几个人当时没有做任何防蚊措施。屋内常住两位老人,通报确诊的是他们的媳妇。
据两位老人回忆,大约7月4日,他们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去了医院,被告知不是登革热,医生开了些药,便让他们回家。其媳妇因此来到潭洲村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
三四天后,二老痊愈,其媳妇便离开。“他们的媳妇回去后也出现了发热和关节痛的症状,到市里的医院就医,后来确诊了这个病(基孔肯雅热)。”苏宝华介绍,当天晚上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得到的回应是“病都好了,能吃能走”。
针对这户老人的流调发现,其活动范围没有超出村子,每天主要去村内小市场买菜,在屋子旁的大树下乘凉和聊天。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户周边有多位老人近期出现过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他们经常在那棵大树下乘凉聊天,可能树下蚊虫比较多。”苏宝华猜测。但由于老人们早已痊愈,没办法确认他们当时是否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
02
筛查“阳性”
提到基孔肯雅热,很多村民表示名字太长很难记,只知道跟蚊子有关,发作起来可能比登革热难受,且没有特效药。
对于登革热,村民们倒不觉陌生。早在2004年,广东曾暴发因蚊子引起的登革热疫情。那年,全省确诊病例18866例,最多的一天,单日新增1215例。其中,广州累计报告15912例,佛山1803例,占全省总确诊数近94%。
随后10年,虽偶有登革热流行,广东省内再无暴发大规模疫情,直到去年,9月至12月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达16181例,其中广佛病例为7619例,占比超47%,再次引起人们对于蚊媒传染病的关注。
面对登革热这个“老对手”,近年来每到三月,广佛各村居就开始布控登革热相关工作。四月,进入为期两个月的登革热高发期,腾冲社区会给村民派发蚊香,在公共区域挂上横幅标语,提示预防登革热。
每年进入春季,佛山村居的公共区域便挂上了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标语。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严阵以待。按照往年“逢疑必查”的惯例,每年登革热高发期,遇到疑似症状的患者,会先对其进行抽血检查,并让其到乐从医院的发热门诊等待结果。一旦确诊,乐从医院立即接收病例,患者住院隔离治疗。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今年会迎来一个“新对手”。
当地社区医护人员李浩(化名)记得,7月初,门诊出现伴有登革热症状的患者,其检查结果却是阴性,随着人数逐渐增多,他们觉得有疑,遂将情况上报给疾控科,首例确诊病例便是这样被发现。
这次疫情出现后,医护人员除了日常门诊服务,也要入户协助开展消杀和宣传工作。对于确诊病例,重点入户进行多次消杀,同时建议患者家人进行抽血检查。
村民抽血后需到医院留观。乐从医院距离腾冲社区约10分钟车程,若超过一两个小时,医院反馈还未见到需要留观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会打电话提醒,确保做好全程闭环管理。
留观区备有茶水和饼干等食物,患者等待几小时,若拿到的结果为阴性即可回家休养,若为阳性则必须住院。
为遏制疫情进一步扩散,7月12日,潭洲村自发组织大规模抽血检查。为了引导村民,村里还准备了礼品——40多元一桶的食用油。一名村干部回忆,当天共发动79人做抽血检查,隔天结果出来,约有20例确诊,其中无症状的占比约40%。
“12号、25号、26号白天和晚上,村里共组织了4轮大规模抽血筛查,25号抽了69人,26号白天抽了30人。”苏宝华介绍,确诊患者住所周边200米范围内人员都需进行抽血筛查。
“住院的目的,一个是保护他自己本人,另外也是保护他周边的人。”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万水春解释,阳性患者属于传染源,蚊子叮咬之后也会具有传染性。
“只要防住了蚊子就能防住这次的疫情。”万水春表示,蚊子是中间媒介,只要周围环境中没有蚊子,这个病就不会传播,人也就不会被感染。“目前了解到的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没有接到过蜱虫等吸血昆虫传播的案例,从全世界的报道来看也不存在人传人的情况。”
为达到隔离效果,目前医院为所有住院患者配置了蚊帐。
03
防蚊灭蚊“持久战”
除了隔离阳性患者,阻断蚊媒传播链也是遏制疫情的重要环节。
北滘镇林头社区党委副书记梁伟锋介绍,社区户籍人口约1万人,常住2.8万至3万人,出租屋数量较多,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在这场战疫行动里,社区“两委”干部、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等全体上阵,学校老师、政府干部、国企单位等人员前来支援。林头社区聘请了一支约50人的保洁队伍,专门开展清理和消杀工作,还召集了一批放暑假在家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大约20人参与入户工作。
林头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公共区域开展消杀。
“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社区目前已经投入超过100万元。”梁伟锋表示,近期社区仍有新增病例,“但是已经不多了”,蚊子数量明显下降,疫情传播有所遏制。
林头社区辖内河道总长约4公里。梁伟锋表示,尽管当地河网密布,但流动水体并不容易孳生蚊子,花盆中比较清澈的积水或房前屋后比较潮湿的草地、杂物堆积的区域等更容易有存在蚊卵和孑孓的阳性水体。
平时令人惬意的天台,也存在孳生蚊虫的隐患。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有的住户在天台种菜、种花草,有的配个小鱼池、搭个瓜棚,甚至养几笼鸡,工作人员组队上天台清理,有时杂物太多,加上老楼需走楼梯搬运,30人搬一个上午都未必能清完。晚上9点结束入户工作,他们回到办公室,继续做台账、报简讯。过去十几天,均是如此连轴转。
根据通报,截至7月27日,石湾镇街道累计入户宣传超22万次,覆盖50万余人次,清查清理积水6万处、卫生死角等孳生地4349处,清理垃圾563.44吨,出动消杀近3310人。
“近期每天都投入超过300人开展防疫工作,干部们每晚最早10点才下班。”苏宝华介绍,潭洲村除了大规模开展入户消杀、清理积水等,还组织村民在下午5点至7点统一点蚊香,集中灭蚊,购置防蚊闸安装在村内排水口,安装数量增加至1100个。
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消杀。
工作人员用雾炮车喷洒灭蚊药剂。
近日,记者在顺德区多个村居走访时,多位村民和工作人员均表示,最近已经很少看到蚊子,不担心感染疫情。
“我们已经打了十几天仗了。”陆培浩表示,当前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仍不到松懈的时候。每日上午8点半至晚上10点,分成三个时间段,腾冲社区负责入户的工作人员准时敲响住户的大门,检查、登记、消杀。
闲置房屋及公共区域由消杀组负责,共34组,每组2-3人。每日上午7点至9点、下午4点至6点,在蚊子最活跃的两个时间段,34个小组出没在全村各个角落。
此外的时间,部分消杀组成员还要到所属网格内有确诊病例的住处,环屋一圈,连带周边的闲置房屋进行喷药消杀。一个药罐最多用一两次,他们每次回到居委暂歇时,都要带补充至少五六瓶药,以便出动后随时兑用。
腾冲社区对确诊病例的住处及周边环境进行每日消杀。
“这是一场持久战。”多位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均感叹道。
参考去年广东省疾控局发布的数据,去年9月,全省单月新增登革热3711例,较上月新增2491例。到了10月,登革热暴发,单月全省新增8425例,直到今年1月,当月新增数才降至15例。
也就是说,至少要等到天气转凉,蚊子不那么活跃,这场与蚊子的搏斗才能真正进入休战期。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张蔚婷 李国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