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曹江:搭上直播电商“直通车”,农业大镇变强镇

南方+

7月的曹江,空气中弥漫着荔枝、黄皮、龙眼的馥郁甜香。这个水果大镇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村道上,满载鲜果的车辆穿梭不息;省道旁的购销点,人声鼎沸,交易火热。

当前,电商正成为驱动农业发展的有力助手。一部手机、一台支架,田间地头、加工车间便架起直播间,曹江特色农产品乘着直播电商“直通车”,飞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曹江镇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握电商直播新风口,通过“搭平台、育人才、聚合力”三维发力,推动党建与电商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镇域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搭建平台 聚链成势

“早上五点就起来摘果了,就为了赶早运到这里。通过电商,果子能直接卖出去、寄出去,价钱还比别处高!”帅堂村收购点内,果农梁叔笑着说。一旁工人熟练地称重、挑拣、装箱,高效有序。

曹江电商基础扎实。2023年,镇政府联合茂名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一村一网店”平台23个。如今,全镇网销点已壮大至66个。今年荔枝季,曹江镇创新成立荔枝销售联盟,统筹管理小型网销点,统一对接散户和客商,高峰期日销荔枝近300吨,有效保障果农收益。

走进安良堡村党群服务中心,左侧的电商直播中心格外醒目。主播正热情洋溢地向网友推介安良堡黄皮、黄皮干等特色产品。这是曹江盘活资源的生动实践——整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引入商会资金和帮扶力量,建成安良堡村、珊阁村等两个集直播、展销、培训于一体的电商中心。村干部化身“带货主播”,线上销售土特产至全国,助力农民增收。

曹江镇还发挥“两新”党组织作用,挖掘企业优势:建立田头直播基地,举办果园采摘暨百万网红直播活动,通过溯源展示、源头直供吸引游客客商。同时,创新推行“党支部+强村公司+企业”模式,借力庭院经济建农家直播间,由村干部带头、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共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目前,曹江镇打造电商直播现场观摩点30多个,串联起乡村振兴数字化图谱,成为学习电商的孵化基地。

孵化人才 创新驱动

人才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曹江镇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计划,多次组织电商带头人、致富能手等开展电商培训,累计培育实用型专业人才30余名。

“我们建立了动态管理的电商人才库。”曹江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负责人说,“库中不仅有引进的华南农大的专家教授,还有很多是曹江本土‘新农人’‘网络达人’。”

“每日直播有惊喜,电商使珊阁跃起……”珊阁村直播间传出歌声。驻珊阁村第一书记史超携手“姊妹合唱团”直播带货。边唱歌边带货的模式迅速吸引网友,开播不到半小时就有约2000人次观看。

这是史超驻村后的新尝试。“除了音乐助农直播间,还计划组织电商助农音乐会聚人气!”史超信心满满。7月9日晚,“电商助农音乐会”在曹江镇挨酿坊上演。湛江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姊妹合唱团”及歌手黎静雯、刘国权轮番献艺,“歌舞+推介”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3万人次,销售农产品200多单,实现文化惠民与消费助农双赢。

此外,曹江镇建立“老带新”结对帮扶机制。如电商大户陈小敏依托帅果农业成功实践,通过拍创意短视频、线下授课等方式,分享直播经验、传授销售技巧,引导更多青年农户投身电商。如今在曹江,电商人才成了老农新老师,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聚合资源 优势转化

作为农业大镇,曹江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特色产业基地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家庭农场15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

如何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曹江的答案是整合资源。

一方面,聚合小蜂嗡嗡、琪源农业、帅果农业等专业电商企业力量,拓宽服务网点覆盖,提升产品冷储保鲜、流通加工及供应链能力,着力构建“田间直达市场”高效通道。

走进小蜂嗡嗡产业园,机器轰鸣。智能分选设备按克重、颜色、瑕疵精准分级荔枝,日处理量近百吨。生产线另一端,工人运用低温压差预冷技术锁鲜,确保果品从枝头“鲜”到舌尖。冷库旁,主播直播“抢鲜”,数百工人打包,农产品发往全国。

另一方面,曹江积极借力外部力量。邀请华南农大电商专家团队、广州两山稼缘公司销售团队,及“高州海”“高州三哥”“高凉二妹”等本土网络达人,共同推介淮山薯、大头菜、荔枝、黄皮等土特产,聚力打造“曹字号”区域品牌。凭借扎实基础,曹江镇获评“广东省淮山薯专业镇”和“茂名市十大荔枝专业镇”。

“‘党委搭桥+人才孵化+企业赋能’是核心思路。”曹江镇党委书记古斌说,“多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系构建了曹江电商新生态。”未来,曹江将持续聚焦产品、场景、模式创新,开拓新技术服务,以电商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

撰文:邱茜 通讯员 钟镇惠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