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当校长陈树耀一行出现在家门口时,周悦淇的心跳快了几分。看着递到眼前的鲜花和那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她知道,自己选择的人生新赛道,开始了。
周悦淇的选择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位中考764分的考生,放弃重点高中,以最高分成绩拿到了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首届“3+4”中本贯通班的入场券。
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专程为最高分学生送去录取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孤例。林百欣科技中专该专业共招录40人,录取最低分数为701分,平均分为723分,多数录取分数都超过了部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高分考生流向中职学校,背后是广东省“3+4”中本贯通改革释放的政策红利,更是汕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路径畅通后吸引力跃升的缩影。高分入读职校,正成为汕头教育生态中的新常态。
从艰难闯关到“一位难求”
暴雨中通宵排队的家长、分数线超过重点高中的录取榜,这些都指向一个现象:汕头的中职教育已不同于往日。
7月22日,汕头中考成绩和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职普同招“试点专业”以及“3+4”中本贯通班录取结果同时公布。
很快,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卫生学校等相继亮出“满员”红灯,发布“完成目前招生计划、即日起停止招生”等公告。
暂停招生之后,仍有家长不断焦急询问是否还有补录机会。这般“一位难求”的景象,在五年前的中职招生季难以想象。
汕头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紧跟产业发展。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南方日报·汕头观察《从散落到聚合:汕头职业教育改革“再闯关”》报道指出,当时汕头中职教育仍在艰难“闯关”,为招生和认同感苦苦挣扎。其中,报道提及了工科类专业较少、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转机发生在2023年。这一年,汕头持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成效立现:中职招生14275人,完成比例达105.74%,实现了十年来首次超额完成招生任务。
2024年,改革深化带来质变。汕头中考首次将中职教育“双精准”专业与普通高中同批同步录取,职普同招形势火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大幅提高,招生人数再创新高,达14362人,全面扭转中职招生难情况。
时至今年,“职普同招”改革持续加力,参与试点的学校数量从6所增至9所,纳入试点的专业更从12个大幅扩容至37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引发关注的“高分读中职”,还有一项中本贯通的政策推动。作为广东首批、汕头首个“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学校,林百欣科技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入选全省31个试点专业,将与韩山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前考不上高中才读中专的这种时代,应该很快过去。”林百欣科技中专校长陈树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对职业教育赛道的培养路径规划越来越清晰,长学制的培养成为趋势。
地方产业需求吸引优质生源
招生火爆背后,是家长和考生实实在在的“用脚投票”。
“连续三年,学校招生都很火爆,所有的专业都热、都满。”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肖艳慧的观察印证了这一趋势。
肖艳慧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得益于汕头文旅产业的火热,三年前该校濒临停办的酒店管理与旅游服务管理专业,今年招生当天即满额,且录取分数不低。
与此同时,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新开办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受到学生热捧。从录取分数来看,今年该校录取最高分为艺术设计与制作653分。
这清晰地表明,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正成为汕头中职学校吸引优质生源的核心动力。
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汕头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方面,汕头大力推动建设一批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支持汕职院省级“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推进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国内知名幼师院校,全力推进市林百欣科技中专、澄海职校、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医药康养专业群等10个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组建而成,切实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与其在不擅长的赛道内卷,不如把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以后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一技之长。”学生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她的孩子成功报名了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这种务实态度,折射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的转变。
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共有职业院校18所,在校生约5.5万人。2024年毕业生1.6万人,就业落实率约92%,本地就业率约40%,为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中职学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受访者供图
■ 热点问答
不用“卷高考”也能进入本科院校?
“3+4”中本贯通需通过转段考试
今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决定从2025年开始试点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广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一次尝试,有利于更好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在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入选这一试点。也就是说,学生将在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三年,可以升入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不用“卷高考”也能进入本科院校?事实上,这一序列学生仍须参加转段考试,确保进入本科的学生都能“站稳脚跟”。
林百欣科技中专副校长郑烁介绍,转段考试将开展公共课程考核、基本素质考核和专业能力考核,文化考核是三年后在高职高考中,语数英三个科目均达到及格分90分,专业能力则是在二年级的时候由本科院校考核。
家长的另一大疑惑便是中职与本科阶段课程如何衔接。在师资配备上,林百欣科技中专本届“3+4”中本贯通班将通过小班制、全内宿、创新课程体系等来提升办学质量,配备全校最好的教师资源。
据悉,目前该团队中56%为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讲师7人,100%为双师型教师,力争将本试点项目打造成为省“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标杆。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